• 31阅读
  • 0回复

整理工作是当务之急——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观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7-10
第8版()
专栏:

整理工作是当务之急
——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观感
最近在西安举行的第四届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参加观摩和表演的人达到991人次,表演项目逾两千项次。采取全国武林高手共同表演的方式,挖掘源远流长的武术遗产,抢救了许多濒临失传的古老或区域性的拳械套路,这确实是件很有意义的事,值得称赞。

鉴于武术种类的繁杂和四年来武术挖掘工作的进展,许多同志提出,应该把武术的整理、研究工作提到重要日程。这些同志的意见是有道理的。
应当说,武术的整理工作较之发掘工作更为落后。比如,对于这次大会上涌现的新项目,就没有听说将由谁、在什么时候去整理成文。前三届大会也存在相似的情况。挖掘固属重要,但非目的,挖掘和整理密不可分。挖掘是前提、基础,少了这一步,便谈不上整理;相反,如果不做整理工作,挖掘的成果就无从巩固,无从提高,继承和发展武术运动的目的仍难以达到。

让我们再从几个侧面,具体地看看整理工作的重要性。
武术需要鉴别。在大规模的挖掘过程中,难免泥沙俱下。诚然,明显带糟粕、有损健康的项目是极少数,但也有必要经过调查研究,有理有据地予以分析,作出恰当的评价,有的可以局部保存,有的则要剔除,或载入史料参考。即使对于比较好的项目,也要做这个工作,以便介绍、推广。
武术需要提高。怎么提高?有人强调传统,讲究原来那么一种“味”;有人侧重创新,提倡武术的难度和美感。主张不一是可以的,但都必须保持和发扬武术的风格、特点。可是,人们注意到,在这次大会上,“醉风”较盛,醉拳、醉刀、醉剑、醉棍接二连三,这中间不乏优秀套路,可也有一些仅是简单模仿,并没有表现出“醉而不浮”、寓击法于醉态的技术要领。同样,人们在大会上领略了蜚声中外的少林风姿,但也看到某些明明属于自选的套路,则名不符实地冠上了“少林”之名。穷原竟委,恐怕与单纯追求表演效果的指导思想有关。可见,武术的发展,也迫切地需要研究和整理工作紧紧跟上去。
这次观摩交流大会上,常有人议论把中国武术推向世界的问题。那么,对外推些啥呢,武术的流派纷繁,种类众多,一古脑儿全端出去,人家很难接受。这就要求我们尽快搞出一部科学性较强的教材。要搞出一套好的武术教材,要有一套把中国武术逐步介绍和推向世界的计划,研究整理工作就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中国是武术的摇篮,理所当然地要多做些整理研究工作,以便把优秀的武术项目介绍给各国人民。

从某种意义上说,整理工作比挖掘工作难度大。河北省三河县有个八十三岁的老人,打起通臂拳来双拳密击如雨,一招一式风响呼呼。把他请到大会表演一番,这容易。可是,要了解他那套拳的演变历史、练功方法,那就非下一番功夫不可。
因此,我们要知难而进。对历届全国观摩交流大会的获奖项目,对我国一些影响较大的拳种的渊源和技术特点,对一些为国内外普遍关注的武术之乡的历史沿革,对武术发展中一些尚存争议或虽有定论、但使人不解的问题,都需集中力量去考察、整理,人们寄厚望于热爱祖国武术的有识之士。
康戈武 曹焕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