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在沉默中发现 从悲愤中迸发——谈张怀江的《狂人日记》连环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7-11
第5版()
专栏:

在沉默中发现 从悲愤中迸发
——谈张怀江的《狂人日记》连环画
叶然
最近,看到张怀江同志以木刻形式,为《狂人日记》所作的连环画,感到很亲切。
《狂人日记》是我国新文学的第一部杰出作品。如鲁迅说,它的主题是“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弊害何在?在“吃人”。连环画的作者深得原著的精神,以锋利的刀笔塑造了小说原著的视觉形象。它突出地揭露了封建主义人吃人的社会本质,刺穿了封建主义历史篇页中涂饰的“仁义道德”的谎言。在表现手法上也遵循原著风格的特点,以现实主义方法构成了它的骨架和血肉,象征主义手法构成了它的灵魂。同时,画家在艺术手法上充分发挥了木刻艺术的黑白明快而锋利的特长,有如书法的狂草般的奔放,又有如交响乐的强音,这奔放和强音象是融会了麦穗莱勒的画风,珂勒惠支的气势,使他的木刻有一种出奥性的悲愤力量,仿佛伟大的民族魂是在沉默中被发现,从悲愤中迸发出来。然而,画家的造诣还在于运用了中国绘画特有的“须宽以起势,若局于一隅”的表现手段,在立度变化中现出深度,在浓淡相间中透出层次。
用木刻连环画表达《狂人日记》,难度是比较大的,但张怀江同志却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他以四十版之多的画面,着力表达了“吃人”的深刻主题。如第十六幅刻画那有血肉、有骨气的狂人的强大和那貌似强大实则空虚的恶人的渺小。恶人“想吃人”,又“鬼鬼祟祟”,狂人蔑视恶人大笑,那“笑声里面,有的是义勇和正气。”又如结尾的画幅表现了狂人的“彻底否定过去和现在,而且坚信未来的光明”,狂人象是砸开黑暗的闸门,呼唤不再吃人的“真的人”诞生,宣告“将来容不得吃人”的社会必定要出现。这本连环画,艺术上粗犷有力、生动逼真,给人们以深深的思索。
连环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个画种,它能补文字所不及。让连环画这种艺术形式得到更大的发展和普及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