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一位医生的慈母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7-12
第1版()
专栏:精神文明赞

一位医生的慈母心
本报通讯员 陈义 本报记者 兰学毅
“邵异平回来了!脸蛋还是红扑扑的呢。”这个新闻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六十六团煤矿一队迅速地传播着。
18岁的邵异平,是队上邵中枚的大女儿。去年11月,得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生命垂危,被送到石河子市医学院附属医院治疗。这种病被人们视为“癌中之癌”,死亡率极高。人们曾暗暗叹息:平平(邵异平)这姑娘怕是回不来了……
然而,生活中竟出现了奇迹。
邵异平的《病室日记》:“体温烧到40度,我难受极了。看到年过半百的父亲整天伺候着我,眼睛熬红了,脸庞日益消瘦;想到自己才18岁,就成了废物,前途、理想将变成泡影,我的心痛苦死了,还不如死去的好……”
温顺的姑娘变得任性起来,异平整天紧锁眉峰,或面壁啜泣,后来竟至不肯服药,量体温时,偷偷将体温计上的水银柱甩到人的正常体温的刻度上……
正在这家医院血液病室进修的石河子市商业局卫生所女医生陈桂敏,十分同情这个善良而不幸的姑娘。她了解到异平有四个弟妹,家中经济负担重,现在父亲又不得不请事假来医院照料她。陈桂敏决定尽一切力量帮助这素不相识的父女。
陈桂敏来到异平的床前,一边给姑娘削苹果,一边慢声细语地问:“平平,对阿姨说实话,为啥不愿服药?”姑娘闪着泪眼说:“陈阿姨,我是快死的人了,还花这么大的代价给我治病干啥?”“傻姑娘,咋能这样想呀!病人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医生也要尽到百分之百的努力抢救,何况你还年轻,细胞的再生能力强。要鼓起勇气同病魔作斗争!”接着她向姑娘介绍了本市和外地一些白血病患者经过治疗,病情缓解,可以象正常人那样工作、学习的事例。在她的耐心开导下,异平愿意配合医生治疗了。
陈桂敏深知病中的孩子渴望着母爱。她在精心医疗的同时,象慈母一样地照料异平。每天,提前半小时上班,给姑娘梳头、洗脸。异平在病情严重时,有时大小便失禁,陈桂敏就及时给姑娘擦洗身体和换洗衣裤。异平的父亲过意不去,陈桂敏说:“平平就跟我自个的女儿一样。”细心的陈桂敏发现:异平不爱吃病灶上的饭菜,又羞于启齿,就悄声地问:“平平,告诉阿姨想吃啥?我回家给你做。”姑娘顺从地告诉想吃一点酸菜。第二天,陈桂敏冒着漫天风雪,步行三里多路,将素油炒过的酸渍莲花白端到异平的床前。她看到姑娘吃得那么香,苍白的脸庞第一次泛起笑容,眼里不禁闪出喜悦的泪花。从此,陈桂敏千方百计调剂食品花样,不断为异平送来可口的饭菜。
陈桂敏象慈母照看自己亲生女儿一样关心异平。异平在病痛中,她久久守在身边,泪水打湿了姑娘的面颊。异平忧伤时,她变着法儿讲笑话,把姑娘逗乐。异平愁闷时,她带来画报、杂志,还让自己三个孩子轮流看望、陪伴姑娘。过年了,陈桂敏特地给异平买了一件大红罩衣。
异平住院半年,奇迹般地从死亡线上挣扎了出来!她的血液中的白血球细胞转入“完全缓解状态”,血色素和白血球的数目恢复到健康人的标准。同室的病友曹秀芳感慨地说:“平平,陈医生待你真象亲妈妈一个样啊!”诚挚的话语拨动了姑娘的心弦。当陈桂敏来看望异平时,这位文静姑娘再也抑制不住感激的泪水,一头扎进陈桂敏的怀里,喊道:“姑姑,好妈妈!”陈桂敏连声答应:
“哎——哎!好孩子,别哭,别哭啊!”
临床治疗结束,可以出院了。然而,一片愁云却罩着异平和父亲的面庞。——白血病患者病情缓解,并不等于痊愈,两年内每月还须返院作一次骨穿,补给新药物,否则旧病会复发。可六十六团离石河子1,000多里路啊!
正为难间,陈桂敏对邵中枚说:“老邵,你要是信得过我,把平平留在我身边吧,让她按时检查治疗”。这真是旱天送雨啊!老邵感动得不知说啥才好。他知道:陈桂敏一家五口才住两间房,本人患有慢性肾炎和心脏病,3个孩子都上学,家务负担不轻,再背上异平这个“包袱”,怎么背得动呀!陈桂敏的丈夫孙继伯走过来,拉住老邵的手说:“咱们都是工人,咋能有困难不帮?我当警卫,值夜班,白天可挤出时间干家务,照料平平,你就放心吧”。
邵中枚信赖地把异平交给了陈桂敏一家。临走时,要留下一百元钱,一百斤粮票,并说以后每月给异平寄20元钱的生活费。陈桂敏生气了:“我说老邵,你这是瞧不起人。我既收下平平做女儿,就有责任抚养她。你家里还有四个孩子,一分钱也不要留,以后一分钱也不准寄”。今年5月上旬,异平去六十六团探亲,回石河子时带了60元零花钱。陈桂敏将钱存到银行里,说:“留着你以后用吧”。陈桂敏特地为异平添置了新被褥,拿出亲手刺绣的新枕套,织了一件新毛衣,买了一双新皮鞋,把她打扮得同自己女儿孙涛一样漂亮。
异平在这个“新家”生活得很愉快。哥哥孙波、妹妹孙涛常常陪她散步,打羽毛球、看电影。她爱画画,爸爸孙继伯为她制作了写生板,哥哥奉献出心爱的画具和资料。读高中的异平在校学习成绩较好,也毫不客气地当上了初二的小弟孙坚及邻居孩子的
“小先生”,每天放学回来,就督促这群“小淘气”做作业、写日记,背英语。异平刚出院时,又黄又瘦,体重不足百斤,回到家里,爸爸妈妈尽可能安排好伙食,让她吃上可口饭菜。陈桂敏甚至改掉了责骂孩子的毛病,以免影响异平的情绪。每逢异平返院检查医疗,陈桂敏总是亲自陪同。现在,异平的白血病“缓解期”得到巩固,长得又白又胖,体重增加到120斤。她每天坚持读书、学绘画、练习写作和体育锻炼,不久前,还精神饱满地参加了市广播站举办的新闻学习班。追求美好生活的青春火焰,在姑娘心头重新燃烧起来。
4月8日,是异平姑娘18岁生日,爸爸妈妈为她操办了一桌丰盛的菜肴,全家人欢聚一堂,连不会喝酒的小弟弟、小妹妹也喜滋滋地举起了酒杯,祝贺她健康快乐。
这无私、纯真的爱啊,象甘霖,似春晖,使邵异平这株几乎枯萎的小草,得到顽强的生命力。这一天,她在日记中写道:“青青芳草,迎风起舞。”小草呵,你的生命虽短,但是要吐芳,要起舞……(附图片)
邵异平和陈桂敏一家。右起:孙继伯、孙坚、邵异平、孙波、陈桂敏、孙涛。本报记者 兰学毅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