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廖仲恺传》前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7-12
第5版()
专栏:

《廖仲恺传》前言
尚明轩
编者按:今年,是我国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无产阶级的好朋友”廖仲恺先生(1877—1925)诞生105周年,又是他遇难57周年。为了纪念这位在中国民主革命中作出杰出贡献的革命家,我们将历史学者尚明轩同志所著《廖仲恺传》一书的《前言》予以发表。
《廖仲恺传》是廖先生离世以来第一本比较充实的学术性传记。该书由宋庆龄同志生前题签书名,即将于今年9月由北京出版社出版。
廖仲恺是近代中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国民党左派的旗帜,是我国近百年来革命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
从本世纪初年起,廖仲恺就献身革命事业,毕生追随孙中山为振兴中华而奋斗。他是孙中山的亲密战友。他的革命活动和孙中山对中国革命的伟大贡献密切相联。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在孙中山的领导下,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积极进行推翻清朝专制政府和讨伐南、北军阀的斗争,殚精竭力,奋战不止。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初期,他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推动下,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全力协助孙中山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改组国民党,促成了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合作。在这过程中,他同共产党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成为“无产阶级的好朋友”。孙中山逝世后,他秉承遗志,全力以赴地贯彻三大革命政策,支持工农群众运动,坚决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其他反革命派,为完成孙中山的未竟事业一直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廖仲恺还是优秀的政论家和宣传家。他在从事实际革命斗争的同时,本着救国救民的愿望,积极进行理论宣传活动。辛亥革命前,他曾为《民报》撰写和翻译有关社会主义的文章,参与了中国人首次对社会主义的探索。第一次护法运动前后,他大力阐发和传播孙中山的学说,主张民主革命不能停止步伐,要继续前进。他热情欢呼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坚信“前途曙光,必能出人群于黑暗”。(《消费合作社概论》《廖仲恺集》第258页,中华书局1963年版)他高度赞扬五四爱国运动,认为它是人民争取民主权利的最好方法。1924年国民党改组后,廖仲恺的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政治上,要求“把国家主权放在四万万同胞手上”(《石井兵工厂青年工人学校演词》《廖仲恺集》第133页),经济上,要求有一个发达的经济基础,并应选择社会主义的发展前途。当然,廖仲恺的世界观与思想体系同科学社会主义是有差别的,对工农在中国革命中的伟大作用,对科学的社会主义和社会的阶级构成,还不可能有充分的、正确的认识。这些不足之处,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和历史条件所造成,是不可也不应苛求的。
廖仲恺的一生是革命的、战斗的一生。为了国家的独立统一和民族解放,他无所畏惧,英勇战斗。周恩来同志说:廖仲恺是“为反对帝国主义运动、革命运动、工农运动而牺牲”的。(周恩来:《勿忘党仇》,《廖仲恺先生哀思录》第29页,三民出版社1927年再版)在中国民主革命——特别是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廖仲恺作出了可贵的贡献,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中国人民将永志不忘。他道德崇高,在无私无畏、一心为国、威武不屈、富贵不淫、廉洁奉公、鲠介不苟、勤劳俭朴、踏实苦干诸方面,均可称革命者的楷模,值得人们借鉴和学习。他的理论遗产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后人认真地总结。因此,全面地研究廖仲恺的革命实践和革命思想,将会有助于发扬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传统,有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过去,由于长时期来的多种原因,有关廖仲恺的生平事迹的著作和文献资料出版非常少。廖仲恺牺牲已经半个多世纪,至今还没有一本比较完整的、学术性的传记。二十年代中期后流传下来的几篇小传,如邹鲁编著的《中国国民党史稿》中的《廖仲恺传》、《廖仲恺先生哀思录》中的《廖仲恺先生传略》和《革命先烈传记》中的《廖仲恺》等,除存在观点歧误外,内容均嫌过简,于廖仲恺的一些重要事迹语焉不详,甚至含糊不清;有关他的革命精神和高风亮节,以及勤劳廉洁的崇高品德等方面,更是极少涉及,因而不足以反映传主的大德和完整形象。至于廖仲恺的著述,则散失很多。汇编成集的,解放前有1926年和1929年出版的《廖仲恺集》及《廖仲恺全集》,但内容极不完备,且有不少讹误。新中国建立后,1963年5月出版的《廖仲恺集》,从《星期评论》、上海《民国日报》以及当年出版的有关书刊中补充了一些材料,虽仍有欠缺,也存在一些舛误,但不失为目前较好的一本集子。
为了撰写廖仲恺传,著者近几年来在京、穗、沪、宁、汉等地进行了较广泛的文献资料搜集和调查访问,但因时隔半个多世纪,搜集非易,调查更难,所据资料仍感不足;有的资料也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地研究。所以,本书只是对廖仲恺生平的初步探讨,错误在所难免,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写作过程中,曾得到宋庆龄同志的热情关怀,并亲笔题签书名。现在,谨借本书的出版,表示对她的深切怀念。(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