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事已过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7-12
第8版()
专栏:

事已过三
刘贵忠
俗话说:事不过三。没想到这次却超过三次才办成这件好事,所以给起个名叫“事已过三”。
这是上月的事。同室工作的小江,是个好学、勤俭的女孩子,一有空就自修外语,或者帮别人干这干那。大家都夸奖她,喜欢她。但是,她也有个突出的“缺点”,就是不会“交际”。除了一块工作的几个女同志外,很少和外人来往。都二十六了,还没对象。我们都替她着急,很乐意给她帮忙。
正好,一个老同事托我给她儿子找对象。小伙子叫陈光,二十八岁,搞无线电的,品貌不错,就是和小江有同样的不会交际“缺点”,见了姑娘就脸红,找不到话说。我给他俩一说,还都乐意见个面。地点就在我家。
第一次,约的是晚上7点。姑娘一直等到9点也没见个人影,闷闷不乐地走了。第二天陈光妈妈打电话告诉我说,头天晚上她心脏病犯了,家里除陈光外没别人。等他找来医生,忙里忙外,到母亲病情好转时,已经10点来钟了。她一再要我向女方表示歉意。我跟小江一说,她很通情达理,没说什么,同意再订个时间见面。
第二次,约好是星期六晚6点半。到了7点,陈光还没来。小江坐不住了,站起来要走,我好说歹说她才又坐下来。其实我也坐立不安。我暗自责怪小陈不守信用。又等了半小时,小江终于走了。我实在气不过,气冲冲地骑上车到陈光家找他“算帐”。到了小陈家,敲门没人答应。隔壁的老奶奶颤巍巍地走出来告诉我说陈光在她家。好啊,小陈你竟跑到邻居家串门玩去了!我随老奶奶走进门,一看,叫我说什么呢?陈光正在修电视机。我知道老奶奶的儿子媳妇都在国外工作,她一个人很孤寂,晚上看看电视,是她生活中的一桩乐事。终于电视机修好了,小陈一抬头看见我,脸刷的红了,收起工具把我拽出屋:“她还在吗?”
“早走了,你呀你。”我一肚子埋怨。“还能再约一次吗?”我叹了口气:“试试看吧。不过再不能黄了。”小伙子憨厚地笑了笑:“那当然。”
下次见面时间订在次日下午6点。5点半小江骑车来了。6点,小陈没来。6点20,仍没有动静。小江咬着嘴唇,脸都憋红了,两颗亮晶晶的眼睛里闪着泪花,一捋头发站起来,说了句:“算了,事不过三,简直是拿人开玩笑。”不等我张口,就气冲冲地走了。我一下软瘫在椅子上,气得手足冰凉,头晕脑胀。猛然陈光浑身冒热气,气喘吁吁冲进门,上气不接下气:“阿姨,实在对不起……”我正一肚火没处泄,那容他说话,只狠狠地瞪着他,连珠炮似的说:“人家早就被你气跑了。你回去吧,我不管了,再也不管了!”
第二天,我真的气病了,只好在家休息。晚6点,小江来了,一进门,脸上红得象燃着火团。我正纳闷,她却递过一个本子,轻轻地说:“你看是不是他的?”“他的?谁呀?”我被弄糊涂了。接过本子一看,扉页上有名字。“陈光?他的本子怎么跑到你那儿去了?”小江这才说了原由。昨天下午5点钟,一个退休老工人出门买菜,不小心摔倒了,扭了脚。一个骑车路过的小伙子看见了,赶忙推他到附近医院去,看完病又送回家,直到把老人安顿好,才急匆匆地走了。小伙子的挎包拉在老人家里。无巧不成书,这位老人就是小江的父亲。小江怒气未消从我这儿回家后,她爸爸告诉了她这件事,并嘱咐她亲自按照笔记本上的地址把挎包还给年轻人。于是小江才明白陈光又“误点”的原因。听完她一席话,我的病好了一半。我故意平平淡淡地说:“你把本子留下,我还他就是了。”“不,爸爸让我亲手交给他。”“那你自己去吧。”她脸更红了,低着头,吃吃地说:
“约他明晚来好吗?”我上劲了,拿着腔调:“事不过三,我真不想管了。不过,既然你愿意再见,丑话说在前面,要是他再失约了呢?”小江一下子搂住了我肩膀:“我等他。”我憋不住噗哧一声笑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