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为战胜灾害创造条件 吉安地区大包干经受特大洪灾考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7-13
第1版()
专栏:

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为战胜灾害创造条件
吉安地区大包干经受特大洪灾考验
本报江西7月11日电 记者高新庆报道:江西省吉安地区的大包干责任制,在战胜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灾害中,经受了严峻考验,显示了巨大生命力。
6月中旬,吉安地区连降暴雨,全区14个县、市中有10个降雨量达350—500多毫米。有200万亩农田被淹、被冲。最近记者到这里采访,看到社会安定,生产、生活秩序井然。在城乡人民、干部、驻军奋力保卫抢救下,吉安地区境内赣江两岸主要圩堤,全区202座大中型水库,无一座被冲塌;1,050座小型水库,有1,041座安全渡汛。洪水期间,21万被洪水围困的群众,安然脱险。灾区常见的啼饥号寒现象看不见了,灾民的吃、穿、住问题,初步得到解决,没有讨饭、逃荒的。端午节,许多基层党组织还派出干部把猪肉、包子、粽子等送到灾民手里,灾民感动地说:“咯(这样)大灾还能过节,过去连作梦也想不到,还是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哇!”洪水一退,广大群众立即转入生产自救。全地区补播晚稻种近1千万斤,未被冲毁的农田都进行了补苗、救苗。
这个地区90%以上的生产队实行了大包干责任制,为战胜洪灾、生产自救,从两方面创造了条件。
第一、大包干促进了去年农业的全面丰收,为抗灾准备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去年粮食单产和总产均创历史新水平,增产3亿斤,比上一年增长9%以上。全区多种经营大幅度增加,其中油脂增长80.5%,红黄麻增长1.3倍,甘蔗增长58%,柑桔增长31%,造林面积增长43%。农民收入普遍增加,人平集体纯收入增加三分之一,加上家庭副业,人平收入近200元。集体经济更加巩固,生产力得到发展。大型拖拉机增加79台,手扶拖拉机增加1,042台。大包干壮大了集体经济,给社员补了家底,所以这次救灾和恢复生产中,一扫过去向上伸手要粮、要钱、要物资的现象。峡江县160万斤种子,有152万斤是群众自筹的。永新县从储备粮中调出200万斤给群众作口粮、种子。
第二、大包干进一步培养了农民热爱国家、热爱集体、热爱社会主义的精神,为抗洪救灾准备了巨大的精神力量。“上缴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才是自己的”。灾害面前,农民爱国家、爱集体的观念表现得尤为突出。实行大包干后的农民在生产自救中表现了极大的主动性、创造性。不少社员在洪水上涨时,就千方百计调剂补播了种子。
吉安地区的事实证明,那种认为“大包干责任制增产效果虽好,遇到灾害抗不了”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