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从一个社办企业的遭遇谈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7-13
第2版()
专栏:记者来信

从一个社办企业的遭遇谈起
泉州市一家受过上级表扬、经济活动正常的社办工厂,从今年3月份起,原料渠道被切断,生产处在“饥饿”状态。
福建一个受到省、地、市表彰的社办企业——泉州市江南公社塑料拉丝编织厂,最近因生产原料渠道被切断,生产已处在“饥饿”状态,处境十分困难。
江南公社塑料拉丝编织厂有140多名职工,主要产品是塑料丝和塑料编织袋。前年11月,这个厂与地区物资局的轻工化工建材公司签订联合协议,由公司负责组织供应计划外的聚丙烯,工厂每月从利润中提取2,000元给公司,一部分作为组织货源的活动经费,一部分上交国库。工厂还吸收了公司20名家属进厂作临时工。这样,由于原料有保证,这个社办厂去年的产值达200万元,实现利润34万元。
打击经济犯罪活动开始后,地区有关部门派调查组进驻了轻工化工建材公司。从今年3月份起,切断了对该厂聚丙烯的供应渠道,使这个厂实际上也成了打击对象。
据了解,在这次打击经济犯罪活动中,有些人没有按照中央文件精神,划清政策界限,不少社队企业不明不白地被指责得抬不起头来。有的人说,社队企业搞不正之风,污染了社会风气,他们把社队企业当成不正之风的“风源”。因此,有些单位有多余或计划外的原材料,也不敢供应社队企业,怕连累自己。
据反映,目前晋江地区的聚丙烯就积压了数百吨。如果拿出一些让塑料拉丝编织厂生产,不仅将救活20多个用这个厂塑料丝搞加工的编织厂,而且每月可向国家交纳一万多元的营业税。
由于十年动乱中党风和社会风气遭受“四人帮”严重破坏,目前确实有一些社队企业存在不正之风,例如走邪门歪道,挖计划内的原材料,推销低劣的产品。可是,决不能因此就把整个社队企业看成是“洪洞县里无好人”。实际上,走正道、守法纪的社队企业还是占大多数,就拿江南公社塑料拉丝编织厂来说,它每月的产量、产值、利润等项,都要如实向有关部门报告,自觉接受国家的监督,近几年来,没有发生过行贿、走私等不法行为。不久前,泉州市银行和税务局认真检查了这个厂的账目,结论是:经营方向对头,经济活动正常。就是那些搞过不正之风的社队企业,我们也要具体分析,不能笼统地全部归罪于他们。许多社队企业的生产不能列入国家计划,原料无保证,有些拥有物资的部门常常对他们进行勒索。只是片面地指责他们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社队工业是我国工业的一个方面军,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和支援四化建设中,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晋江地区社队企业就吸收了30万集镇闲散劳力和农村剩余劳力,去年产值达4.5亿元,上交国库税金1,400万元,上交地方财政4,000万元,发放了2亿多元的工资,还为国家挣了一部分外汇。因此,我们呼吁:各方面要正确对待社队企业;各级领导要注意解决它们的困难,引导社队企业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本报记者 林群英 王炜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