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砺志农业 造福农民——记活跃在海伦县的农业科学工作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7-13
第3版()
专栏:

砺志农业 造福农民
——记活跃在海伦县的农业科学工作者
本报记者 孙铭惠 王长宽 景博
在全国农业现代化科学实验基地县之一的黑龙江省海伦县,常年有100多位农业专家、中高级科研、教学人员,活跃在生产、科研第一线,探索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他们高度的责任感、创造性的工作精神和付出的艰辛劳动,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心为农民服务的农业专家”
春末夏初的大田播种前夕,当我们正在听丰山公社丰盛大队党支部书记陈永宽介绍情况时,他收到了一份电报,上面写着:“玉米三交种可以种,每垧地(15亩)的播种量要加大到150斤,少了不行;甜菜籽已买到。”陈永宽向我们解释:这是在俺大队蹲点搞科学实验的黑龙江省农科院耕作栽培研究所副所长、农业专家赵谦拍来的。眼下就要开始种大田,队里的甜菜籽不够用,前几天他亲自去哈尔滨购买。现在拍来电报,嘱咐俺们对今年试种的玉米优良品种,一定要合理密植。他可真是一个心眼为农业服务的好专家啊!”
陈永宽接着告诉我们,去年在农业专家帮助下,这个大队对农业生产结构和作物布局作了调整,推广了种子优化、氮磷肥合理搭配、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等先进科学技术,促进了全大队的农林牧副各业大幅度增产增收。同前三年相比,农业总收入翻了一番,社员人均收入增长2.3倍。春节前几天,大队召开庆丰收、迎新年的社员代表大会,社员们一致提出,大队能够获得丰收。与赵谦副所长和省农科院的农业专家的帮助分不开,他们决定给予1,000元奖金作为酬谢。大家还推选陈永宽等同志去省农科院表达大伙儿的心愿。赵谦副所长代表他的同事们婉言谢绝。他说,你们的心意我们领了,钱拿回去,用到农业科研和扩大再生产上。至于我们农科院科技人员同大伙在一起搞农业科研,发展农业生产,这是应尽的职责。春节过后,赵谦同黑龙江省农科院的一批科技人员,冒着风雪严寒,又来到丰盛大队,开始了新的实验工作。
在海伦城乡,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对农业科学工作者的称赞,看到农业专家们富有创造性的科研活动。
三年前,当海伦县被确定为农业现代化科学实验基地县后,中国科学院林土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曾昭顺,带领中国科学院和黑龙江省的40多个科研、教学单位,20多个学科的100多位农业专家、教学人员,来到海伦县,战酷热,顶风雪,踏遍海伦的山山水水,前后足有一年多时间。他们对海伦的气象、地质、地貌、土壤、土地利用、生物资源、水文水利、农业经济、农业区划等进行了综合考察。年过花甲、满头银发的曾昭顺还亲自同另外两位农学家撰写出《海伦县农业自然资源综合考察报告》,并且指导各个专业组分别写出了14篇专业考察报告,绘制出海伦地貌、土壤、地下水分布等大量图表,成为海伦县实现农业现代化,建立合理的农林牧生产结构和农工商一体化经济体制的科学依据,同时也是培训干部、教育年轻一代的乡土教材。现在,曾昭顺兼任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所长,他每年都要亲自深入到海伦县,同县委领导干部和农业科研人员一起,总结农业现代化科学实验的新经验,指导研究出现的新问题,热情、认真地向当地干部、社员讲授农业科学技术知识。
“我们的事业在农村”
在东北农学院任教三十年的老教师孙继本,从1979年到现在的三年多时间里,一直在东风公社保卫大队蹲点搞科研。他说,我们的事业在农村,尽管农村生活艰苦些,我们应该把自己所学的知识用到生产上去,开花结实。现在,他先后同东北农学院的四个系、十几个教研室,二十多名教授、讲师和助教,协助干部社员开展了农田五区轮作为中心的耕作栽培制、农林牧结合的生产结构等十五个课题的研究,寻求在一个大队范围内提高粮食产量,发展多种经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新途径。经过几年努力,已经取得生产、科研的可喜进展。1980年和1981年粮食连年增产,总产量都超过前十年的水平,林牧副各业全面发展,集体和社员收入都有较大增长。
经常同孙继本坚持在保卫大队搞科研的还有一位老教师田岚。她在学校担负着授课任务,一有空隙就来到保卫大队,同农民一起进行农业科学研究,传授农业技术。人们赞誉她:“两把扇子扇,两头紧忙活。”她讲农业科学技术,理论联系实际,通俗易懂,干部、社员都喜欢听。大家要求把她的讲稿整理出来,作为学习教材。为此,她取消了在寒假同爱人一起去上海、武汉探望双亲的许诺,一个人留下来,编写教学教材,整理讲稿。现在,这本题名为《海伦县农民技术员讲义》的小册子,已经成为海伦县广大干部、群众学习农业技术知识的好教材。
国强民富是科学家的最大报偿
活跃在海伦县农村,探索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科研、教学工作者,都有着一根强大的精神支柱,就是象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何烈勋所说的:“为国争光,为农民造福,为着人类未来一定要把农业现代化搞好。”
何烈勋同志常年在联发公社百发大队蹲点,同时负责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设在海伦的科学实验站的工作。两年间,他同别的科技人员和当地干部通力合作,从实际出发,把农业系统工程科学的原理,具体地运用到农业科研和生产实践中去,使百发大队开始出现了三大转变,即由小农业到大农业的转变;由靠经验到靠科学的转变;由单纯追求增产忽视增收,向注意经济效益的转变。去年,全队各业生产全面发展,对全县面上的工作起了很好的示范、指导作用。
在变革现实的实践中,既改造了客观世界,也使何烈勋的思想境界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科学技术知识得到进一步丰富提高。在近一年多时间里,他写出了《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初步探索》、《认识论、系统工程科学与农业现代化》、《高举大豆之乡的光荣旗帜》等三篇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记者访问时,他满怀激情地说:搞农业现代化,越干越有后劲。前些年,干起来总不那么顺心,我准备着退休,三中全会后,有党的政策开路,农业科研大有用武之地了。
何烈勋不仅自己奋发工作,还把已经退休的老伴,动员到海伦来做“义务”化验工作。海伦科学实验站化验室刚筹建时,缺少技术骨干,影响工作开展。去年8月间,他给已经退休、正在青岛休养的老伴刘绍宗拍去电报,叫她重操旧业。63岁的刘绍宗十分高兴。这位1948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农学院,在32年前就同爱人何烈勋一起来到北大荒的老科学工作者,一接到丈夫的电报,立即返回哈尔滨,在家里连衣服都没来及洗换,第二天就来到海伦,帮助科学实验站建立化验室,把着手向年轻的化验员传授洗刷器皿、煮蒸馏水、进行化学分析等化验技术,从早到晚忙个不休。三个半月后,化验室发出了第一批急需的化验结果。组织上考虑她工作辛苦,要给她补发工资差额和奖金,她一概谢绝,说:“我图的什么呢?只不过是想为国家四化尽一点微薄的力量,也不枉党对我的多年培养。既然身体还吃得消,多干一点对我也无防,于心也就无愧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