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可爱的社会主义集体农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7-13
第4版()
专栏:农村通讯

可爱的社会主义集体农民
本报记者 高新庆 胡志仁
去年,江西吉安地区,大包干责任制在90%以上的生产队建立起来。农民积极推广,干部热情支持,党委坚决领导,去年夺取了大丰收,今年又战胜了大水灾。农村变得更可爱了,农民也变得更可爱了。
丰收以后想集体想国家
“联产如联心,包字出黄金”。过去为发展农业生产,确实想过不少办法,花了不少代价,但往往不但调动不了农民的积极性,反而压抑了农民的积极性,主要原因是在经济上侵犯了农民的利益,在政治和生产上削弱了农民的民主权力。大包干所以普遍受到农民的欢迎,就在于调整了部分生产关系,把权、责、利较好地结合起来,方法最简单,利益最直接,效果最显著,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群众说:“过去三个顶一个,现在一个顶三个”。大包干普遍推行的结果,去年全地区粮食生产增产了3亿斤,是江西省增产最多的地区。毛主席、朱总司令井冈山会师所在地的宁冈县,去年获得解放三十二年来最大丰收,增产1,250万斤,相当1956至1980年二十五年增产总和,平均亩产增加121斤,增长22%。全县社社增产。他们除完成国家征购派购任务外,还卖给边界湖南的酃县、茶陵等县200万斤。一位八十岁的老农说:“我经历过三个朝代,从冒(没)见过咯(这样)好的收成”。全县人均集体纯收入比上一年增长50%。全县原有超支户4,342户,占总农户的41%,去年没有一户超支。茅坪公社实行大包干后,有43户缺少劳力、资金,在公社党委领导下,当地干部、社员帮助这些户逐一解决具体困难。秋收以后,除一户减产外,42户增产增收,其中增产一成以上的2户,增产二成以上的23户,增产五成以上的2户。
大包干不仅个人能致富,集体也能致富。有人担心农民富了,私心重,只顾个人,不顾国家、集体。怕征购任务完不成,集体提留收不上。有的干部甚至说:“别让我当‘保甲长’挨家挨户催粮催征购罗!”实际上,各地通过普遍签订合同和抓合同兑现,对农民进行爱国家、爱集体、爱社会主义的教育,
“上缴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才是自己的”,这个把国家、集体利益摆在第一位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农民说:“党的政策好,丰收想国家。”去年全地区不但粮食入库创历史纪录,还第一次出现一批向国家卖粮超一万、二万、三万斤的农户。农业贷款回收率达80.5%,是公社化以来回收率最高的一年。去年永新县在中公社农业丰收,农民喜气洋洋,只用一天的时间就完成了国家的征购任务,三天半时间就完成了集体提留任务。全大队集体提留4,000多元,除开支军烈属、五保户、干部、民办教师等补贴外,用余下的钱和队办企业的收入,架设了2,000米长的高压线,办起了一座电灌站,解决了615亩田的灌溉,还为132户社员装上了电灯,添置了一台碾米机,一部电视机,创办了一间图书室。全地区不但农业机具增加多,社队企业也发展快,增加915个,产值达1.3亿元,比上一年增加5.9%。去冬完成集体水利工程1,400多个。实践证明,大包干以后,农民是能够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关系的。
灾害面前展示出农民的新思想新风貌
大包干责任制能不能经得起大灾考验?农民在大灾面前是不是“大难临头各自飞”?吉安地区6月中旬遭到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灾害,大包干责任制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农民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亲帮亲、邻帮邻的团结互助精神更加发扬,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表现了经党三十多年教育的社会主义一代农民的新思想、新风貌。吉水县金滩大队党支部书记叶明国,在村庄、房屋被淹,自己又发高烧的情况下,带领20名青年社员奋不顾身抢运国家仓库的200吨化肥上船,从凌晨累到下午3点半,刚端起饭碗,听说粮站进水,撂下饭碗就跑。因疲劳饥饿过度,一二百斤的麻袋刚上肩,便摔倒在地。大家扶起他,不让他背,他说:不要管我,抢粮要紧!咬咬牙爬起来,背起麻袋踉跄走去,一直干到晚上8点。吉安县李家村社员李家华,在全村被淹,家中亲人呼救的情况下,先抢救邻村的两个孩子,然后才救自己的亲人。莲花县升坊公社升坊大队第4队共产党员刘龙元,听说云碧洲村遭洪水袭击,立即驾小舟向云碧洲村急驶,带领3名社员,在滔滔洪水中,奋战18小时,直到灾民全部转移到安全地点为止。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种精神不仅表现在抗洪抢险中,也表现在灾后对灾民的支援上。吉水县丁江公社塘边大队靠恩江河畔一个机灌渠道被水冲塌,有的地方成二三丈深的水潭,非灾区的十几个大队陆续派出2,700个劳力帮助抢修,只用6天时间就修好了。永新县江畔公社全国“三八”红旗手左页风家中也受灾,还把积存的1,200斤稻谷送给受灾更重的社员。宁冈县东上公社浆山大队,村庄被破坏,全部农田被冲成沙洲、乱石滩。公社干部闻讯,立即献款,献粮,公社小学的学生们知道后也送来了11元钱,46斤米。当公社组织62名干部把3,000斤大米、200斤海带、200斤盐、100斤煤油、300斤咸菜送到浆山时,社员热泪盈眶说:还是社会主义好,党的干部好。社员们在大队部门口贴了一幅对联:“一方受灾,八方支援,社会主义优越性;振作精神,整理山河,重建浆山新家园”,横眉:“感谢党的支援”。
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大包干以后,党对农民的领导,是加强了还是削弱了?农民说:过去干部老是田边站,指手划脚讨人嫌;如今干部也种责任田,带头讲科学,帮困难,干在一块,想在一头,群众喜欢。这表明大包干也改变了干部的作风,又种责任田、又做工作,与群众说到一起,利益一致,干部说话有人听,做事有人帮,干群关系密切了,党对农民的领导加强了。特别应当指出,中共吉安地委,始终站在这场变革的前头领导这场变革。为了帮助各级党委和广大干部清理“左”的思想影响,抓了两方面工作。一是用三中全会的方针、政策,统一干部的认识;二是强调领导干部要亲自作调查研究,不要人云亦云。一年多来,仅地县两级调查的生产队有3,000多个,写出的调查报告200多份。实地调查表明,农民因地制宜建立责任制,不是要摆脱社会主义,而是反对生产上的瞎指挥,劳动组织上的“一窝蜂”,产品分配上的“一拉平”。这种变是前进,不是倒退;是活,不是乱。各级党组织和干部的思想通了,顶着某些压力,冒着某种风险,坚决站在群众的前头领导群众前进。所以,吉安地区建立责任制迅速而平稳,从农业发展到林业和多种经营。责任制建立后又不断抓巩固、完善工作,对农民广泛、深入地进行“两不变”、“三兼顾”教育,不断消除农民怕变的顾虑,教育农民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关系,认真兑现合同。在这次防洪抢险中,象战争时期那样,建立了从上到下的坚强指挥系统,从地委书记开始,地、县、社各级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干部都争相奔赴第一线参加战斗。
大包干责任制建立以后,农民不只是在物质上越来越富裕,在精神上也越来越先进。他们不是自私自利的个体农民,而是可亲可爱的社会主义集体农民!当然,大包干以后并不是一切都十全十美的,大包干责任制还要进一步完善,稳定;大灾以后,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都还有很多困难。
当然,也不是说大包干以后农民就是十全十美的,确实也有严重自私自利的人。但这只是个别的,而且这种人越来越少。难道只有大包干以后的农村才有严重自私自利的人吗?当然不是。我们怎么能够苛求于人,以偏概全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