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正确理解“修旧利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7-13
第5版()
专栏:报刊文摘

正确理解“修旧利废”
高尚全
“修旧利废”是我国长期以来在生产中执行的一条方针。过去,执行“修旧利废”方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机器设备不能无止境地“修旧利废”,必须适时地进行更新。
第一,长期“修旧利废”,过久地使用落后设备,消耗能源和原材料多,经济效果差。例如,一台旧东方红75型拖拉机耕地,每标准亩的耗油量要比新机多0.4公斤,按一年作业量1.2万标准亩计算,一年就多耗油4.8吨。目前全国已使用十五年的5万台东方红75型拖拉机每年要多耗油24万吨。有的机器设备,由于多次修理,它的修理费比购买新机器设备的价格还要贵。
第二,长期“修旧利废”,设备经过磨损和多次修理后,精度、性能、效率大大下降,制造出来的产品往往质量差,成本高,缺乏竞争能力。据一般测算,一台设备经过三次大修后,其精度只能恢复到原来的75%,四次大修后精度只能恢复到原来的60%。经过多次修理后的设备,在使用中技术故障多,停歇时间长,浪费损失大。
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仅会发生有形磨损,还会有无形磨损。过去,我们对设备的有形磨损注意不够,对设备的无形磨损更不重视。在一般情况下,社会技术进步越快,无形磨损就越大。性能更完善、能源和原材料消耗更少、效率更高的新设备的出现,使原有设备的价值大大降低。由于采用新的劳动对象,或者改变原有生产工艺,采用新的加工方法,有些设备还会失去使用价值。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和国内外竞争日益剧烈的今天,我们必须十分重视设备的无形磨损。
第三,机器设备在闲置过程中也会发生磨损。这种磨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自然力的作用而生锈,或者是由于管理不善、缺乏必要的维护而丧失精度和工作能力。我国库存设备达600多亿元,其中约有三分之一是超额储备的。设备长期闲置在仓库里,资金不能周转,造成的浪费损失是严重的。据初步计算,机器设备如果在仓库里积压十年,资金不仅不能周转,而且仅利息和仓库管理费两项支出,就相当于设备原值的三分之二左右。因此,必须下决心处理库存设备,对一些长期积压、质量不好、性能落后的设备就应该报废。库存设备要合理利用,但不能一刀切地规定先利库后生产,因为这样容易造成用户不能择优购买设备,新技术新设备不能广泛使用,不利于生产技术的发展。
第四,长期“修旧利废”,过久使用落后设备,似乎是节约,实际上是一种浪费。修理行业是不可缺少的一个行业,但不适当地强调“修旧利废”,使修理行业过于庞大,各个企业都设有机修车间,都有一整套机修设备和机修技术力量,设备利用率很低,这是很大的浪费。据北京市统计,用于设备维修的机床约占全市机床总数的28.4%,利用率只有20—30%。目前,许多企业用很高的代价修理落后设备,修理费用再多也能报销,而更新设备却没有资金来源,这种不合理的状况必须改变。
长期“修旧利废”,修理的费用一次比一次高,修理的间隔时间越来越短,使用成本越来越高。据初步计算,陈旧设备如不及时更新,每延长一个大修周期,其大修费用将按照设备原值的10%递增。马克思曾经说过:“机器越是超过它的中年期,因而正常的磨损越是增多,构成机器的材料越是消耗和衰老,使它维持到平均寿命的末期所需要的修理劳动就越频繁,越多。正象一个老年人,为了防止不到时候就死去,必须比一个年轻力壮的人支付更多的医药费。”(《资本论》第2卷第195页)
(摘自《1982中国经济年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