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萨空了汇报赴沪浙苏鲁调查情况时说知识分子政策正在逐步落实 当前要特别注意解决中年知识分子的困难 必须继续克服“左”的影响,适当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7-14
第1版()
专栏:

萨空了汇报赴沪浙苏鲁调查情况时说知识分子政策正在逐步落实
当前要特别注意解决中年知识分子的困难
必须继续克服“左”的影响,适当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新华社北京7月13日电 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萨空了,12日在向全国政协副主席办公会汇报关于中年知识分子的情况调查时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知识分子政策正在逐步得到落实,但当前的一个严重问题是中年知识分子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差,这种情况如不改变,必将贻误我们的事业。
为了调查了解知识分子政策的落实情况,全国政协于今年5月中旬,派出常务委员萨空了、吴亮平、杨放之、沈其震、钱伟长,委员单士元、郑孝燮和城建组副组长佟铮,组成调查组赴上海、浙江、江苏、山东作了为期一个半月的调查。
萨空了在汇报中说,通过在三省一市的调查,总的印象是,三中全会以来,知识分子政策逐步在贯彻落实,一般地说,老年知识分子的问题相对地解决得好些,但中年知识分子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还是不好。目前有四个问题比较突出:第一,工资偏低。中年知识分子大体是年龄四五十岁,工资六七十元。他们多是上有老、下有小,经济负担重,许多地方大多数中年知识分子的家庭平均收入低于城市其他居民的平均收入。上海不少大学生每月伙食费加零用钱达三四十元,而许多中年教师达不到这个水平。第二,居住条件差。上海、南京、杭州一些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许多中年知识分子住房很挤,多是夫妇和孩子合用一张桌子,不少人是等妻子儿女睡后才开始备课,有的晚上跑到办公室里去加班,这就影响了他们的健康和工作。第三,健康状况普遍不良。第四,缺乏进修机会,业务难以提高。中年知识分子一般是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大专毕业生,由于他们都在工作岗位上顶班,缺乏进修和学习的机会,一般都靠在学生时代学的“老本”吃饭。
萨空了说,上海市现有在职知识分子35万人,其中中年人23万,占70%,其他省市的比例也大体如此。这些人多是在戴红领巾的年龄迎接解放,在红旗下长大,也是在党风最好的年代中由我们自己培养教育出来的。他们对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怀有深厚的感情,在业务上、技术上学得比较系统、扎实,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已是各条战线的骨干。他举例说,据上海几个大学统计,中年教师承担了全校70%以上的教学、科研任务;重大科研成果有80%左右是他们创造的;系、教研室的党政领导职务90%由他们担任。上海药物所近三年获得37项重大科研成果奖,这些成果90%是靠中年科技人员取得的。上海柴油机厂1981年发展新产品67种,生产总值增长2倍半,技术人员对此作出了重要贡献,而全厂的536名工程技术人员,90%以上是中年人。
萨空了认为,要进一步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特别是解决中年知识分子的困难,必须继续克服在对待知识分子问题上的“左”的影响,适当改善中年知识分子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还要适当改变干部的“单位所有制”,促进人才交流。
参加调查组的吴亮平、杨放之、钱伟长在会上作了补充发言。
出席会议的副主席刘澜涛、陆定一、许德珩、康克清、季方、周建人、胡子昂、肖克、钱昌照、董其武在座谈中认为,在我国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知识分子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更需要大量的知识分子。我国的知识分子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目前,我国中年知识分子面临着“三重一低”的情况:教学、科研任务重,基层党政工作担子重,经济负担、家务劳动重,工资收入、生活水平低。
他们认为,不解决中年知识分子现在存在的困难问题,将会影响我们当前和今后事业的发展。有的说,中年知识分子是我们的宝贵财富,解决好中年知识分子的问题是最急需的人才投资,是基本建设中的基本建设,尽管当前我国还穷,但也要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努力为中年知识分子逐步解决一些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