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扎扎实实的速度——湖北省襄樊市发展工业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7-14
第2版()
专栏:调查报告

扎扎实实的速度
——湖北省襄樊市发展工业调查
湖北省襄樊市是一座只有30万人口的新兴工业城市。解放以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只有几家手工作坊。解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工业生产迅速发展,198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2.03亿元,比1978年翻了近一番,三年平均递增25.3%。
襄樊市为什么能够取得较高的发展速度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呢?
围绕发展日用消费品生产,调整工业布局。党中央提出“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以后,襄樊市认真调整了全市工业布局和产品结构,集中人力、物力、资金,迅速扩大日用消费品生产能力,三年来轻纺工业在全市工业中的比重由76%上升到80.4%。
在大力发展消费品生产的同时,襄樊市采取改变服务方向,调整产品结构,发展新产品等措施,振兴机械工业。三年共发展机械新产品130种,其中绝大多数是为轻纺工业、外贸出口和为人民生活服务的。市轴承厂原来生产为汽车、拖拉机配套的大轴承,产品缺乏竞争能力,销路不好,在调整中,他们迅速转产为市场需要的小轴承,既支援了轻工,又壮大了自己。三年来,全市机械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0.3%,在原材料涨价、产品降价的情况下,不仅完成了利润包干数,还向国家超交了48万元利润,实现了增产增收。
建立一支科技队伍,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人才是创业之本,襄樊市委、市政府极重视科技人才。1974年以来,他们陆续从北京、上海、天津等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吸收700多名科技人员、400多名技术工人,相当于1966年前全市科技人员的十几倍。目前全市包括中央、省属企业在内,已经形成了一支拥有近5,000人的科技队伍。他们把科技人员真正当作工人阶级一部分,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他们,调动了他们干四化的积极性。目前,市属1,500多名科技人员中,已有130多名科技人员入党,160多人担任了副厂长以上的领导职务,340多人晋升为工程师。由于有了这批人才,襄樊市的工业越办越活,全市有20多个濒于关闭的企业,恢复了生机。
襄樊市把提高经济效益,搞活经济,促进工业生产不断向前发展,作为地方科研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坚持生产出题目,科研作文章;科技出成果,生产增效益。1979年以来,全市共取得科研成果55项,完成技术革新4,900多项,其中重大项目52项,有6项分别获得中央有关部门的嘉奖。几年来,他们结合生产实际,组织力量推广应用了一批投资少、见效快、节约能源、降低消耗的适用技术。如在全市推广电功率因数补偿技术,挖掘电力潜力,1978年至1981年节省电费开支175万元。
对企业进行认真整顿,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最近几年,襄樊市根据中央有关指示精神,狠抓了企业整顿,逐步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市委多次召开会议研究企业领导班子的整顿问题,并先后派出十批工作组帮助企业整顿,一些重点企业由市委领导亲自抓。1980年以来,市里先后整顿和加强了56个企业的领导班子,选派了一批德才兼备的同志担任企业主要领导,同时调整了21名不称职的干部,使绝大多数企业的领导班子基本符合革命化、年轻化、专业化的要求。市火柴厂过去由于领导班子涣散,企业管理混乱,长期亏损,完不成国家计划。通过整顿领导班子以后,全厂面貌很快为之一新。1981年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53%,不但摘掉了多年亏损的帽子,而且获取14.4万元利润。
在企业整顿中,他们认真抓好质量管理。目前全市拥有质量管理人员1,063人。全市101个企业,313种产品建立了质量标准,改变了过去生产无标准和低标准的状况。1981年市属重点考核的62种产品中,质量稳定在一档水平的有45种,一等品率达到72.5%,比1980年上升11.2%。目前全市有四种产品被评为部优质产品,10种产品被评为省优质产品。
近年来,他们还把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抓好经济核算、推行经济责任制,作为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到目前为止,全市有60%的企业实行了厂、车间二级管理和厂、车间、班组三级核算,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果。市磷肥厂1980年以来由于经济工作越做越细,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在原材料提价的情况下,仍然做到消耗、费用、成本三下降。1981年提前2个月完成全年计划。在化工部举行的全国磷肥企业红旗竞赛中,获得优胜红旗。
襄樊城市小,基础差,但因不断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瞄准先进水平进行赶超,扎扎实实地工作,求来了一个扎扎实实的发展速度。
本报记者 龚达发
通讯员 张明修 陈旭东 叶玉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