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白庄的“战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7-15
第2版()
专栏:

白庄的“战略”
安岗
河南郑州市郊的白庄大队,发展经济很有战略眼光。他们首先使粮食稳产高产,站稳脚跟,再发展商品经济,面向食品市场,生产社会需要的牛奶、豆制品、果酒,同时生产适应城市需要的食品。因此,经济得到全面发展,去年人均产值超过1,000元。
当着人们为发展经济讨论各式各样的战略的时候,笔者想把在河南省郑州市白庄大队看到的情况,起名为“白庄式发展农村经济战略”。自然,白庄的社员从来没有把自己发展生产的设想,归结为战略问题,但他们的确成功地实践着一种战略思想。
白庄的这个白字有一穷二白的涵意。这里是黄河故道,原来是一片白色的沙丘,粮食亩产不足百斤。这个大队有130户,637人,250个劳力。他们发展农村经济很有战略眼光,成功地实现着粮食高产,各项经济全面发展。每个劳动日的收入从1980年起就达到3元,去年是3元1角5分。现有集体财产值260万元,平均每人4,100元。他们开始走进这样一个小康之家,实现了“五个一”:人均每年产值超过1,000元,粮田亩产1吨粮,一人出售一头猪,一户一头大牲畜,一户一所新瓦房。
白庄头一件事是稳住吨粮田。今年大旱,又刮了几场干热风,麦子长势没有变样。这是因为农田基本建设搞得好。他们营造了七个林带,实现了水利化,农家肥上的很足,又对干热风作了预防。全村农业机械齐全。麦子已收打完毕,亩产是950斤。麦子稳拿了,秋庄稼就更有把握。有了吨粮田,一不吃商品粮,二不买高价粮,三可以向国家多作贡献。白庄的征购任务是26,000斤,去年交售了4万斤,还有存粮70万斤。粮食是农业循环的起点,他们以五分之一的劳力抓好粮食,也就有胆量干各种事业。
白庄建设果园是一个有胆识的行动。白庄的粮田310亩,而苹果园却占地400亩。为什么多种苹果呢?他们算了一笔帐,一亩地收苹果4,000斤,比种粮食要赚钱。还省劳力,只用0.1个劳力就行了。他们想的是市场:一是离郑州只有10里,可以去卖;二是利用这里种苹果比北方早熟半个月的“时间差”和交通之便,可以提早外销;三是利用卖不掉的苹果酿造苹果酒。全国这种烂掉的苹果约有十多亿斤。白庄不但没有货弃于地,他们酿造的苹果酒,色正、味浓、度数低。15个省要这种酒,南方人把它当作饮料喝。生产饮料用的苹果酒,这是摸到了食品工业市场的脾气。他们一年生产25万斤果酒,卖的价钱比一般果酒每斤少两毛钱,赚的钱却比卖苹果多得多。酒渣又是喂猪的好饲料。如今有不少大队因生产白酒而大量积压。白庄搞有特色的饮料酒,干了五年,现在还是供不应求。
供应郑州市鲜奶到户,又是一个有远见的举动。他们调查郑州市牛奶供应紧缺,决定发展奶牛,现在已有63头,大体是两户一头,每天多则出奶900斤,少则400斤。他们把鲜奶直接运到城里送到用户家里,每斤还比市价少2分钱。莫看供奶的数字小,他们的雄心很大,今年就要增加奶牛20头,明年增加到100头。他们养的牛,用自己的饲料,不用国家拨给的饲料粮。白庄决心把奶牛增到200头,他们将办起奶制品加工厂,奶油、奶酪、奶皮都可以制作出来。产品供应城市,肥料留在自己的地里。
尤其有胆量的是,他们敢在豆子上做文章。豆子,谁都喜欢它,但是有的地方却积压不少。大城市的豆制品现在仍是供不应求,矛盾发生在加工和经营上。市场豆子四角钱一斤,据说用来经营豆制品,搞不好就要赔钱。白庄社员一年经营150万斤豆子,不但不赔,每斤豆子还净赚一角钱。今年4月他们盖起一个1,200平方米的制作腐竹车间,一天开一班产一吨腐竹。白庄的腐竹在南方一些省是畅销货,因为一级品多,色黄肉嫩,价格适宜。他们制作腐竹是为了运销外地。在郑州卖的是豆腐,豆腐脑,豆腐干,豆腐皮,豆腐丝,豆腐泡。白庄大队劳动力有250个,用在豆制品上的就有80个。他们看到河南是全国主要产豆的地方,豆子滞销是人为的,大城市缺豆制品,不产豆子的地区也缺豆制品,只要薄利多销,不愁没有市场。
白庄在豆子身上打主意,是看透了市场的需要。他们认为,腐竹在有些城市滞销,那是因为价格贵,质量不好,并不是市场不需要。只要质高,价廉,易于保存,除了腐竹,高级香干、臭豆腐以及植物蛋白肉等,都是市场的畅销品。他们加工制作豆制品,也是为了发展农业。加工150万斤豆子,留下干渣100万斤,用来喂猪,10斤干渣出一斤猪肉,光这一项就出10万斤猪肉。这点渣用来喂奶牛,可出奶30万斤,喂肉牛可出肉5万斤。肉多,奶多,农家肥也多。
他们还敢到郑州市开饭馆。应当说,有条件的允许农民进城试一试开饭馆,是中共郑州市委一项得到群众拥护的政策。白庄的农民们在郑州市花园路办了一个饭馆,多少有点标新立异。首先营业时间是十四五个小时,河南日报的同志可以在夜间到那里吃夜餐,据说饭菜比一般食堂做得好。其次是一贯制,供应早点,正餐,夜宵。除了坐商,还流动卖豆腐脑。服务员来自农村,态度好,办事认真,注意卫生。受到顾客的欢迎。农民现在急切需要了解城市市场的行情、顾客的口味和需要。
白庄支部书记白西川同志是一个会动脑筋、眼光看得很远的人。这个大队的领导成员和社员有不少能人。问老白最困难的是什么,他说劳力太少。问他能不能招考待业青年当社员。他说可以,但每个人都要有一个专业,起码懂一门农、工、副业的技术。他要的是农业技术员,或是懂得市场经济的专业人才。立志农业又有专业的青年到白庄去显显身手如何?我们的农学院、商学院、经济学院怎样满足农民的要求呢?
白庄的粮食稳产高产,工副业也有办法应付市场波动,不怕原材料短缺和城市工厂不订货。白庄全面发展农村商品经济是否可以概括为这样的一个循环:
一、从粮食稳产高产开始,站稳脚跟;
二、多种经营的产品以市场的需要为基础,充分利用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进行加工和销售;
三、面向食品市场,生产社会需要的食品;
四、了解城市的需要,组织灵活的服务行业。
五、落脚点,进一步实现粮、肉、奶、蛋、果等的高产目的是为了发展商品经济。
大城市附近郊区种菜有补贴,养奶牛有饲料粮,吃粮有供应,这是必要的。但还有果菜、奶制品、豆制品、酱油醋等供应不足的现象。白庄的办法是否有可以借鉴之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