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多解决一个问题 就能多发挥一份力量——记北京市检查知识分子工作的几个事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7-15
第3版()
专栏:

多解决一个问题 就能多发挥一份力量
——记北京市检查知识分子工作的几个事例
本报通讯员 朱小平 本报记者 何黄彪
在检查知识分子工作中,北京市一些部门和单位,在市委领导下,本着边检查,边落实的原则,努力解决一些影响知识分子发挥作用的紧迫问题,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实践证明:多解决一个问题,就能多发挥一份力量。下面报道的是其中的几个事例。        
                     ——编 者
一人“归队”乐了全家
在检查知识分子工作开始不久,一天,北京市外贸局进出口工艺品分公司组织科的小孙,兴冲冲地把一张批复文件递到一位老同志手里。老同志开始感到突然,等看清文件后,泪水立即涌出,说:“这的确是件大喜事,我从心里感谢党。一定要用有生之年,为‘四化’出力!”
这位老同志,就是被埋没了十三年的师礼勋。
师礼勋于193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文化大革命”前,是该公司的业务干部,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可是,到了1969年,因他在解放初期曾以300多元股金与人合伙开了一个贸易行,被定为资本家,下放劳动。以后又被安排在仓库当工人。从此,他的名字就从干部名册上勾销了。粉碎“四人帮”后,虽然也让他搞业务工作,但仍没有恢复干部职称。
这次检查知识分子工作开始不久,进出口工艺品分公司组织科的同志把在本单位知识分子的档案进行了挨个的检查,发现师礼勋是大学毕业的,现在还没有恢复干部职称,觉得很不合理,立即向上级党委汇报。局党组书记沈澄非常重视,曾二次听取汇报,又会同有关同志仔细研究师礼勋的档案材料,认为应该马上让他归队,恢复干部职称。局党组很快作出决定,并把批文迅速通知到本人。
师礼勋同志看了这个批复文件后,又激动地提出,是否可以让他把文件带回去,让全家看看,高兴高兴。组织上十分理解他的心情,立即复制一份给他带回家中,全家人看了万分欢喜。接着,他又把该复制件寄给在外地工作的三个孩子,孩子们得知这一喜讯,来信表示:一定要把自己的光和热,全部贡献给祖国的“四化”建设。
归还“劫财”暖人心
在北京市自来水公司组织科的档案柜里,一直存放着一个小包裹,里面装有戒指、耳环、项链、翡翠等贵重物品。这是组织科的同志在1978年清理档案柜时发现的。但一直没有找到物主。
在这次检查知识分子工作中,该公司的党委书记杨步荣同志,挨个地与本单位的高级知识分子谈话,征询意见。5月11日,当他与张秉钧高级工程师推心置腹征求完意见后,张秉钧以试探性的口气问道:“杨书记,原来你问过那些东西是我的不是?”这句话还未落音,杨书记立刻就联想起那个小包裹,忙说:“对!对!你应该看看。”他马上叫组织科的同志把小包拿来,将包中的东西摊在桌子上。
原来,这包金银首饰是张秉钧爱人的,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抄走。粉碎“四人帮”后,大部分被查抄的物品退还给他,但还有一些首饰,一直未找到。由于时间久了,老张也记得不清楚,因此他说的物品与布袋内装的没有完全对上号,所以在未彻底弄清之前,没有轻易还给他,后来落实政策小组撤消,这件事就搁下了。
杨步荣同志指着摊在桌上的手饰,极为诚恳地说:“老张同志,你好好认认,看那件是你的,就拿去吧!在十年浩劫中,‘劫来之物’,早就应该归还原主啊!”
张秉钧听了非常感动,觉得这是党的信任,是检查知识分子工作的具体落实。经过仔细的辨认,小布袋内的12件物品,认领了10件,还有两件,他一点印象也没有了。杨步荣心想:“这也难怪,时日久了,谁能完全记清?”接着又对老张说:“你都拿回去,让你爱人也认认,看看那两件东西是不是你们的?”
老张高高兴兴地把小布包拿回了家里,他爱人一见,惊喜地说:“这小包包不是他孩子姥姥留给我的吗!”经过辨认,还是认为那两件不是他们的,第二天就送回来了,对于那10件,当天就办理了认领手续。张秉钧夫妇十分激动地说:“事情虽小,可党的信任暖人心腑啊!”
给教师“雪中送炭”
位于北京东部的通县城镇,共有9所中学。长期以来,有一部分教师的住房特别困难,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教学和情绪。
在这次检查知识分子工作中,通县县委严肃地讨论了这个问题。认为解决住房已是刻不容缓。他们经过调查了解,各校都有一些空地,可以盖些房子。倘若盖上210间,就能基本解决这批教师的住房困难。
但是,盖这批住房的经费从哪儿出?从今年财政支出的预算出吗?不成。因为经费早已分完。如果把它列入明年的预算计划,又得往后拖一年。县委经过反复的讨论研究,最后果断决定:用借钱的办法来解决经费问题。他们派县委副书记马一林同志具体负责这项工作。老马经过盘算,忽然心里一亮:“能不能从党费里想想办法呢?如果能从党费里暂借一部分,也能更好地体现党对教师的关怀!”他立即找县委书记赵峰同志谈出了自己的想法,老赵高兴地说:“行!行!先借些党费,很值得!请党政机关带个头。”
他们很快从县委机关的党费中借到了二万元,此事传开,反应强烈。今年上级拨给县委、县政府房屋修缮费6万元,他们主动借出4万元,其它部门也纷纷筹款,于是很快地筹集了20万元,作为专款交付县教育局掌握。为了落实房屋地皮,县委领导还一个学校一个学校的到现场勘察,最后落实盖房140间。
眼下,正在积极备料,破土开工。广大教师奔走相告,无比感激地说:“党这么关心咱们,咱们说什么也要把通县的教育事业搞上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