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一位女大学生的心愿——记张爱玲同学正确对待毕业分配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7-15
第3版()
专栏:

一位女大学生的心愿
——记张爱玲同学正确对待毕业分配的事迹
一张《毕业分配志愿表》上这样填写着:
第一志愿:回本县农村当教师;
第二志愿:回本地区农村当教师;
第三志愿:去黑龙江省农村当教师。
理由:我们的国家,特别是广大农村,目前的文化还相当落后。为改变这种状况,我要求作乡村女教师。这是我多年的宿愿,也是我决心为之奋斗终身的事业。
填表人是郑州大学中文系七八级二班的张爱玲同学。看到这份志愿表,犹如看到了一位女共青团员对祖国、对人民真挚而深沉的爱,看到了新一代中国青年崇高的精神面貌。
大学四年,这位来自河南商丘农村的姑娘,从未在时髦的衣着上耗费过自己丝毫的精力,至今依旧保持着刚入校时的那种纯朴节俭的农家姑娘本色。她从不高谈阔论,只知道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尽力完成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任务。谁能想到,她的胸中正燃烧着对未来和生活的追求的烈火,她的心里正认真地探索着一个极其严肃的问题:人的一生,究竟怎样度过才算最美好,才算真正有价值,有意义?
张爱玲自幼被一对勤劳而善良的农民夫妇收养,二十多年来,养父养母象亲父母一样地疼她、爱她、教育她。张爱玲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中国农民最可宝贵的品格,爱祖国、爱家乡、爱农村、爱农民,这些纯真深厚的美好感情,早就滋润了她那幼小的心灵。
历历往事,使张爱玲热泪盈眶。“我决不忘本!农民养大了我,我要为农民服务一辈子!”这是张爱玲憧憬和安排自己未来人生道路的第一个准则。
随着年岁的增长,特别是上大学以后,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尽快提高文化水平,早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强烈愿望,越来越迅猛地启迪着她的觉悟。“农村需要我,我更需要农村。”于是毕业后回农村去当一名乡村女教师的志向,渐渐地在张爱玲心里萌发了、成熟了、坚定了。
最近,为了毕业后能回农村当教师,张爱玲专程回到了故乡。可是熟人们有的骂她死心眼,没出息;有的猜测她兴许在学校犯了什么错误;也有的自告奋勇要为她在城市或县里谋个较为安逸的职业。但是,对于这些,张爱玲或一笑了之,或耐心解释,或一口拒绝。她说:“你们别劝了,我铁了心了!”
对于她的选择,更多的人是赞扬、支持的。党团组织鼓励她,乡亲邻里期待着她,养父养母高兴地为她做回乡的种种准备……
至于下农村当教师将要遇到什么困难,张爱玲都一一认真地考虑过,在她看来充其量不过是一个“苦”字。“比起城市,农村生活确实苦,应该正视它,但绝不能害怕它。几亿农民世世代代生活在农村,他们能吃苦,为啥我们就不能?上大学以前,我一直生活在农村,难道说那时候能吃苦,现在就不能?只有不怕吃苦,敢于吃苦,城乡差别才会早一天消失,苦才会变成甜。”这就是张爱玲对“农村苦”的理解,这就是她的“苦乐观”。
现在,张爱玲同学已经作好了充分准备,只等祖国一声令下,就马上开赴农村。笔者去采访她的时候,她既平静又愉快,她一再请求,不要宣扬她。她腼腆地说:“我没有多高的精神境界,最多只能算个虔诚的爱国者。爱祖国、爱农村、爱农民,这是我应该做的。要不,学那么多知识又有啥用!”
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朋友们,你们听了张爱玲同学这番肝胆照人的话语,能不激动,能不深思吗?
俞言 达木
(原载郑州大学校刊,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