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金钱难动赤子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7-15
第8版()
专栏:

金钱难动赤子心
石飞
“财帛动人心”这句老话,又在一些人中活起来,并被热心地传播着。有人还加以印证:就连极少数久经锻炼的“老革命”,也因“动心”而参与了经济犯罪活动,不就说明这句话是“毫无疑义”的真理吗?
然而,以事证心,对此论还不能“毫无疑义”。即使在那“有钱能使鬼推磨”的旧社会,杀人劫财,卖国求荣的人固然有,但重义轻利、心不为财贿所动的,也代不乏人。勤劳善良、安分守己、自食其力还兼养他人的老百姓自不必说,即使那些为官为宦的人中,也有固守清廉,以至贫死任所而无力殡殓的。至于那些廉洁奉公,拒收财贿于暗室的历史人物故事,流传今天的那就更多了。
我们的新社会,不为财帛动心的人,自然远比那私有制的社会多得多,而且由于他们具有崇高的理想,他们的言行更自觉,更高尚。志行高洁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仁人志士,比比皆是,不胜枚举,人们对之有口皆碑,为年青一代学习的楷模。社会风气好得令人难忘的五十年代,不必说了,即使在“财帛动人心”的“热情”宣扬者,以为“此道重又得时”的今天,“财帛”难动其心的,依然大有人在。青年女工杜芸芸,决心自食其力,将十万余元遗产全部支援四化,表明了她就有一颗不为“财帛”所动的金子般的心。近来,人们熟知的三位女科学家——韦钰、何葆光、吴锡军,也都用自己的言行证明了:“金钱难动赤子心”。
韦钰在获得西德电子学博士学位和波歇尔奖章后,只要答应留在西德或去美国,就可得到更多的金钱,更高的地位。但炽热的爱国之心,却使她不仅毅然放弃了这种机会,还把一万多马克的奖学金也献给了国家。
何葆光在美国进修时,研究乙型肝炎疫苗取得了重大突破,美国某公司用高薪聘请她,“价码”是每年三万二千美元。但为祖国争光,为人民造福的赤子之心,使何葆光不仅视金如土,而且归心似箭,急忙赶回祖国参加四化建设。
吴锡军幼年丧父,曾多年靠舅父郭斌佳接济生活。舅父在美国伊利诺斯州立大学任文学院院长,生活富裕,膝下又无儿女,希望她到国外一起生活。她是高级工程师,美国有两个科研单位也曾邀请她。但是,她一一谢绝了国外的邀请,决心为发展祖国的化学事业献出全部智慧和力量。类似她们这样的人和事,我们还可以举出一些。
一个有觉悟,有道德,重国格,爱人格的人,一个为公忘私的人,胸怀着爱党、爱国、爱人民、爱事业的赤子之心,为了使自己的祖国早日腾空而起,从不屑于作金钱的奴隶,而要作生活的主人。因此,在我们这个社会里,“金钱难动赤子心”是主流,受到人们的赞颂,“财帛动人心”是支流,为人们所不齿,而前者必然要逐步地战胜后者,因为后者的复活,只是旧的历史的回光返照。
毋庸讳言,对于那些见利忘义,见钱眼开,甚至“甘为金钱醉似泥”的人来说,“财帛动人心”,自然是“理所当然”的。这种人的心,受资本主义思想腐蚀,因私而贪,岂止是一般的为“财帛”所“动”,莫说用“高价码”聘请他们到国外去“发财”,会趋之若鹜;就是给资本家去当“三姨太”、“干儿子”,也会“乐得颠颠的”。至于人格,他则会问“多少钱一斤?”
可见,“财帛动人心”,用以指我们队伍里少数意志薄弱者则可,倘若夸张为多数,那简直是诬蔑了多数廉洁奉公者。任何“拜金主义”的宣扬者,都改变不了这个铁的事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