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我是怎样编选中国古典悲、喜剧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7-15
第8版()
专栏:答读者问

我是怎样编选中国古典悲、喜剧的
王季思
问:您是怎么想起编选中国古典悲喜剧的?您认为有什么意义?
答:这事说起来有点巧,成书也有点偶然,借用中国一句老话,是“无巧不成书”。
大约1979年10月,我在北京参加文代会,顺便到戏曲研究所去看书,正好上海文艺出版社的一位同志也在那里查资料,说要在中国古典戏曲里选出一部悲剧集与一部喜剧集,征求我的意见,我当然赞同。回到广州后就拟了个选目寄给他。但当时我手头还有许多别的工作,挤不出时间搞;正好中山大学在次年开春举办中国戏曲史师资培训班,有十几个兄弟院校爱好戏曲的同志来参加,我就把这任务作为班里的科研项目接受下来。经过集体讨论确定了选目,又分头校点,作了些批注,在这年暑假前完成了初稿。后来又从培训班中选定了四位同志集中修改了两个多月,到年底前全部脱稿。
这事看似偶然,实际却不是,如果不是对古典文学领域极“左”思潮的批判,如果不是文代会的召开,我们不会想出这样的书。想出了,如果没有各兄弟院校的支持与上海文艺出版社的合作,也不可能这样快就完成。
这两部书虽然在较短的期间完成,却是经过我长期的思想酝酿的。中国古典戏曲里究竟有没有形成悲剧和喜剧两大类型?这两大类型的戏曲有没有自己的特点?这是我阅读中国古典戏曲时经常想到的问题。王国维早就认为《窦娥冤》、《赵氏孤儿》等元人杂剧可以列于世界大悲剧之林而无愧色。后来的《雷峰塔》,演盗仙草、战金山的白娘子被压在雷峰塔下;《娇红记》演玉娇娘和申纯为争取自愿结合,双双殉情,我看也不会比欧洲的《普鲁米修斯》、《罗密欧与朱丽叶》等悲剧逊色。就喜剧看,从元人的《西厢记》、《救风尘》到明清的《玉簪记》、《风筝误》等优秀作品,又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欧洲悲剧的主人公往往是王公贵族,我们悲剧的主人公却多数是社会下层的小人物;欧洲喜剧往往以讽刺腐朽可笑的人物为主,我国多数优秀的喜剧则以主要笔墨描写战胜腐朽势力的正面人物。这难道不是我国悲剧与喜剧的特色吗?选出这些悲剧与喜剧,不仅为我国戏曲的创作和研究提供典型的实例,还将为国际爱好戏剧的朋友提供一部足资比较的读物。这两部集子里有将近半数的作品,早已译为英、日等国文字在海外流传,在这两部集子出版后,其中部分没有译文的作品,也将有可能被继续翻译,在国际上起影响。这是我和编选这两部集子的同志共同的意愿。
这两部集子里的每种作品都加了眉批,有些眉批是原本就有的,有些是我们新加的。我们认为戏曲的眉批对读者的欣赏、研究都有帮助,它是我国文艺批评的传统手法之一,有必要加以批判地继承,并站在我们今天的思想高度继续加以运用。这也是我们一点共同的想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