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科学技术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法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7-16
第5版()
专栏:

科学技术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法宝
刘 春 明廷华
在全党全国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该有一个法宝,这就是科学技术。对于科学技术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能够起的作用,不仅应当有深刻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而且必须牢牢掌握和运用,使其发挥巨大的力量。
科学技术对发展社会生产力所起的巨大作用,从近代科学技术诞生以来相继发生的三次技术革命所产生的影响中可以看得非常清楚。“生产过程成了科学的应用,而科学反过来成了生产过程的因素即所谓职能”(马克思)。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以蒸汽机的广泛运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技术革命,对“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见《共产党宣言》),起了巨大作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的以电力的广泛运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使生产领域发生了深刻的革命性变化,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使劳动生产率有了大幅度提高。本世纪四十年代开始的以原子能工业、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出现和运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使社会化的大生产与现代科学技术更加密切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生产规模和劳动对象发生了更加深刻的变化,社会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有了更快更大的发展和提高。据统计,本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不少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中,有60%到80%是靠运用科学技术成果而获得的。日本之所以能在不长的时间内成为世界上的一个“经济大国”,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依靠日本自称为“技术立国”的国策,依靠科学技术。其他一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严重破坏的国家之所以能在战后不长的时间内渡过经济困难时期,实现了经济上的“起飞”,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是依靠科学技术。大量事实表明,依靠科学技术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这已经不是什么个别现象,而是一条普遍规律。在当代,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和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日益成为衡量这个国家包括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在内的国力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标志。任何一个国家,不管它的国情如何,也不管它是什么样的社会制度,要发展经济而又不重视和依靠科学技术是决不可能的。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不能例外。当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运用科学技术,与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运用科学技术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我们在发展科学技术并运用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候,有必要借鉴其他国家的某些先进经验,但是决不能照抄照搬,简单地重复他们走过的路子。我们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走出具有我国特色的路子来。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基本国情是,人口多,耕地和人均自然资源少,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还很落后,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消费水平也比较低。要在这样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其中包括“力争用二十年的时间使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使人民的消费达到小康水平”,任务是十分艰巨的。我们必须继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此同时,还必须重视和依靠科学技术,不是一般地重视和依靠,而是要比其他任何国家更加重视和依靠,真正自觉地把它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个法宝。劳动者的低下的劳动技能和落后的生产工具,从来都是与落后的科学技术联系在一起的。要使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在不长的时间内取得较大的发展,就必须发展科学技术,依靠科学技术来开发劳动者的智力资源,提高劳动者的技能,不断改进生产工具。我国人民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并且以勤劳智慧著称于世,如果能够把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与具有高度觉悟的劳动者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必将创造出任何资本主义国家无可比拟的巨大的社会生产力。这是无庸置疑的。
例如人口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人口过多,对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和解决劳动就业问题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而要广开就业门路,就不仅要有正确的方针政策,还必须依靠科学技术。我国常州、沙市等一批城市之所以工业产值连年大幅度增加,而就业问题又解决得很好,重要的一条是他们发挥了科学技术的作用。西欧一个国家,由于发展了一门新兴的应用科学技术,从而带起了一批新兴工业,一下子解决了几十万人的就业问题。那种认为我国人口多,因而发展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就会使就业问题更难解决的想法,是不对的。事实上,运用科学技术不仅能够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省人力,同时,又能不断扩大生产领域,开辟新的行业,从而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再如我国耕地少,大大限制了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产量,而要发挥广大农村蕴藏着的巨大潜力,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大大提高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也只有在继续完善生产责任制的同时,逐步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武装农业,才能产生重大效果。把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正确的政策密切结合起来,把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我国精耕细作的传统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获得日新月异的进展,广大农村的人力资源才能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又如我国的工业建设已经有了相当规模和基础,但是经济效益很低,当前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如何挖掘事实上存在的非常可观的潜力。我国目前所拥有的大型设备,还有相当大的生产能力未能发挥出来,不少设备只要稍加改造,就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许多产品只要稍加改造,就会大大增加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目前,全国重点企业的主要工业产品质量指标还有43%,原材料消耗指标还有55%,没有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如果我们能够运用科学技术的力量,对现有企业进行挖潜、改造,必然会创造出比现在大得多的生产力。东北地区对六个大的炼油厂实行技术改造后,新增加的生产能力相当于新建四个大炼油厂,而所用投资还不到新建四个炼油厂所需投资的三分之一,而且还节省了时间、设备材料和人力等。还是这个地区,对某工厂实行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后,共建成11条加工自动线和21条流水线,使十几种主要部件的生产实现了自动化,生产能力大大提高了,过去两个工人一年才能生产一台机器,现在,一个工人一年就能生产10台,产品质量一直稳定在一级品的水平上。这都说明,在实行以内含为主的扩大再生产的过程中,科学技术这个法宝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科学技术已经成为进行现代化建设、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只有紧紧抓住这个法宝,发展它,依靠它,彻底改变那种经济越上不去就越不重视科学技术,而越不重视科学技术经济也就越上不去的恶性循环,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必将取得令人鼓舞的巨大成绩。
明确坚定地把科学技术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法宝,清醒地认识到没有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理,是我们总结过去多年的经验教训、贯彻党的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必然结果。建国以后,党中央对于科学技术是很重视的。1956年,周恩来同志在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上代表中央作的报告中强调指出:“在社会主义时代,比以前任何时代都更加需要充分地提高生产技术,更加需要充分地发展科学和利用科学知识”,“科学是关系我们的国防、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有决定性的因素”。1963年,周恩来同志又进一步指出:“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也是在1963年,毛泽东同志强调指出,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我们过去搞上层建筑的革命,搞生产关系的革命,都是为了发展生产力,科学技术这一仗不打好,生产力就无法提高。不仅如此,中央还采取了不少发展科学技术的实际措施。科学技术也为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取得的成就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由于在经济建设工作中存在着指导思想上的“左”的错误,在体制、政策等方面也有不少弊端和问题,以致我们党关于发展科学技术的许多重要思想和措施,未能切实贯彻落实,科学技术的作用被严重忽视。特别是十年内乱中林彪、“四人帮”的破坏,使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与经济发达的国家之间的差距更拉大了。党的三中全会以来,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全党全国工作重点的转移,经济建设方针的根本性变化,使我国的经济建设开始走上符合我国国情的健康发展的新路子。随之而来的,科学技术工作也就愈益提到了全党全国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在理论上和指导思想上我们党所重申和阐述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没有科学教育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发展经济一靠政策,二靠科学”等一系列重要原理和结论,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干部、群众所认识和接受,变成他们的自觉行动。同时经济建设中发生的一系列深刻变化越来越依靠科学技术,而经济建设本身也越来越有了吸收科学技术的能力。
科学技术是没有阶级性的。但是,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科学技术不仅有着根本不同的应用目的,而且自身的发展也有不同的命运。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现代科学技术日益社会化的发展趋势与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制以及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化。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与现代科学技术日益社会化的发展趋势是基本相适应的,它能容许科学技术以资本主义所不可能有的速度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
我国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勤劳智慧的人民,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加以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的正确方针,完全可以深信,科学技术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必将发挥出它的重要作用,在不长的时间内改变目前比较落后的状态,进入世界的先进行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