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少年儿童的精神食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7-16
第8版()
专栏:

少年儿童的精神食粮
陈学昭
我女儿经常买一些儿童读物给她念小学一年级的小女孩阅读,或讲解给小女孩听,包括古今中外的寓言,小说改编等。有时,我也拿来翻翻。我拿起一册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笑一笑》,翻到第三十节:《圆梦》。《圆梦》这两个字,小女孩是认识的,什么意思,小女孩却不明白了。怎样解释呢?我感到有点为难。《圆梦》是一篇对迷信人嘲笑的文字,原意很有风趣。从《圆梦》两字的题名来说,避不开古已有之的迷信习俗,变得起了副作用。可见编、写少年儿童读物的不容易了。
我一下回忆起1938年8月初第一次到延安后,写了《延安访问记》,曾写和当时担任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所长的周扬同志见面时,谈起看了边区的小学语文教材,我直率地说,在小学语文教材里,希腊神话式的对白还是少用为好。遗憾的是好象没有说清楚为什么我是这样想的;当然不是反对阅读希腊神话,只觉得对少年儿童不大适合。神话,我个人看来,是在一个特定的时代,借“神”来表达广大人民的思想、心愿、希望、爱和憎。他们写的“神”,却具有“人”的特性、风格。少年儿童是天真、好奇、欢喜模仿,可又不能完全理解,我想少年儿童的读物的题材和内容要照顾到这一特点。
说到少年儿童天真、好奇、欢喜模仿的特点,联想起电影和电视片能起的作用。自从三中全会以来,全国人民的生活都得到提高,农民的生活大有提高,——前不久我到杭州郊区出产茶叶和闻名桂花的满觉陇去,亲眼看到,有的人家已改造了新屋,有的人家正准备把旧屋翻新,有的人家有电视机,或者录音机。如果私人没有电视机,生产队里有。至于城市居民,有电视机的人家更多了。可是给少年儿童看的电视节目还不够多,也还不够多样化。目前,小学里没有历史课和地理课,这可以理解,是否可以在电视片里增加一点有关历史和地理的节目?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少年儿童,对自己亲爱的祖国,有一点历史和地理知识,那怕只是印象,也是有好处的。历史片中的人物,该给以真实的面目,不要把好人写成坏人,把坏人写成好人。记得有一次在《人民日报》上读到一篇关于评价电影片的文章,作者有这见解,我认为很正确,这是实事求是,历史应当是如此。
少年儿童需要进行勇敢、诚实、艰苦、耐劳的教育。特别是,现在独生子女多了,父母难免过于溺爱,久而久之,反而害了自己的子女,养成坏习惯:只图享受,好逸恶劳。
1979年我有机会看到《狐狸打猎人》的电影,这是根据金近同志的作品拍摄的。觉得这影片不仅对少年儿童有教育意义,对成人也同样有教育意义。前些时看到电视片《秦王李世民》,对少年儿童也许深了一点,还是给了他们一些历史知识,至少对唐朝有个印象吧。我希望能有多而好的少年儿童的精神食粮,哺育下一代!精神食粮,不仅对少年儿童,也是全民需要的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