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扬山区经济之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7-17
第2版()
专栏:短评

扬山区经济之长
四川昭觉县近三年的农牧业生产,由长期徘徊不前,一变为每年递增10%的速度发展。这个高寒山区经济形势的好转,为如何发展山区经济提供了好的经验。
昭觉县本来有宜林宜牧的自然优势,缺乏种粮植棉的条件。过去却舍长趋短,硬要“以粮为纲”,盲目毁林开荒,毁草种粮。结果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造成了山区经济失调的恶果。现在扬长避短,实行以牧为主、农牧并举的生产方针,逐步退耕还林,退耕还牧,果然一举翻身,使山区经济由呆滞变为活跃,由穷困走向富裕。这样实事求是地转变生产方针,是改变山区落后状况的第一步。
山区生产方针的转变,并不就等于山区面貌可以立即改观。实现这个转变,还需要有切实可行的规划和切实可靠的措施。要把领导精力、生产投资、劳力调度等等,都转移到以林为主或以牧为主的生产轨道上来,特别是要解除山区人民对口粮需求的后顾之忧。昭觉县这样做了,并且从本县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调剂粮食供应,实行以畜产品换粮的政策措施,这就为发展畜牧业创造了条件。否则,退耕还林、退耕还牧的口号喊得再响,也是无济于事的。
昭觉生产方针的转变还告诉我们,认识山区自然优势是一回事,把潜在的自然优势转变为现实优势,是另外一回事。前者当然是必不可少的,没有认识上的转变,就谈不上行动上的转变,谈不上发挥优势;后者也至关重要,拿不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潜在的自然优势绝不会自动转变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山区贫穷落后的面貌,也就难以改变。有些地方,生产方针明确了,而面貌依然如旧,不正是因为没有拿出切实的措施来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