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抓紧医治“胀肚子”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7-17
第3版()
专栏:短评

抓紧医治“胀肚子”病
河流沿岸,大都有些湖泊,对水量起调节作用;解放后,在不少河流的上游修建了水库,水库的作用之一,也是调节水量的。看来,江河是需要有“蓄水池”的。
商品在流通过程中也要有“蓄水池”。过去通常的说法,批发是零售的“蓄水池”。其实就商品流通的全过程来说,批发和零售的商品库存都有“蓄水池”作用。
蓄水池的容量,大到洞庭湖、鄱阳湖,都是有限度的。容量超过限度,就会无益而有害。这个道理不难懂得。商品流通的“蓄水池”,从一、二、三级批发站到零售单位,库存量也是有限度的。超过了限度,也是无益而有害。这个道理也不难懂。
目前商品流通中,从批发到零售,患“胀肚子”病的不少。症状是:库存量不断增加,冷背滞销品不断增加,残损霉变不断增加,支付银行的利息也不断增加。结果是资金周转缓慢,企业利润下降。简而言之,就是商业部门患了消化不良症,把买卖做死了。
“胀肚子”的原因在哪里呢?原因不全在商业部门本身。比方说,那些不适销、不对路、库房早已放不下的产品,生产部门还在继续生产,商业部门还得收购;又比方说,有些商品本地区吃不了、卖不完;又不能外调等等,这些问题单靠商业部门解决不了。当然,也有些情况确实是商业部门自己造成的。比如,今天本报报道的山西省静乐县供销社去年一次采购进口高档手表737块,象骨筷子3万把,全县才12万人口,试问,进这么多高档手表和象骨筷子做什么?!有些地方一种商品要卖几年,甚至几十年,实在是令人费解。如果商品不更新换代,不变质,真是连后辈儿孙用的都准备下了。这种“暴饮暴食”、胡采乱购者,患了“胀肚子”病,岂不是自作自受吗?
看来,要发挥好商品流通中大大小小“蓄水池”的作用,对当前的“胀肚子”病抓紧医治,是一件十分迫切的工作。山西省有关部门已经认识到,当前急需帮助农村基层供销社卸掉“包袱”,并提出了改进的措施。这些措施能落到实处才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