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小桥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7-19
第7版()
专栏:

小桥赋
范培松
我曾经有这样一个痴念:数一数苏州城的小桥,究竟有多少?但是谈何容易,怎能数得清?你瞧:小巷深处,大街尽头,处处会看到一座座小桥,弯着腰,背朝天,蹲卧着,静静地把人们、车辆从此岸驮到彼岸。它们到底有多少,我曾问过一位老苏州。他却用手往天空一指说:“苏城天上有多少星,苏城的地上就有多少桥。”这自然是夸张的说法,但也足见小桥之多,足见它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的重要了。
苏州城的小桥实在小,有的,长只有一两根扁担那么长,步子跨大一点,十步不满;宽,三四个人并排走就觉得挤了。如果登上五六层的楼房,远远望它,就好比是书本上的一个破折号。但别看它小,谁也离不开它。曾记得,十年动乱期间,搞“文攻武卫”,一派在桥那边,一派在桥这边,小桥成了三八线、封锁线,这就苦坏了小桥两边的居民,每天要绕弯子,兜圈子,多走不少冤枉路,好比一篇文章,少了标点符号,苦煞读者,读不懂了。
苏州城的小桥也实在平凡,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值得人们歌颂。虽然,宝带桥在邮票上印过,枫桥在唐诗里吟过,园林里的曲桥在文人笔下颂过,那多半靠的是它们的“雄姿”。至于其它小桥,对不起,都不见经传。可是,人们却用各种方式来表达对它们的喜爱。别的不说,光说名字,人们给它们起的名字多么美妙动听:新石桥,带城桥,望星桥,万年桥,太阳桥,乐桥……
我也喜欢小桥。每天工作之余,晚饭后,我总爱慢慢地踱完小巷,站到小桥背上伫立一会。这时,一切疲劳和烦恼,都会忘在脑后。倘若遇到好天气,明月高悬,清风习习,河水悠悠,杨柳依依,我伏在桥栏上眺望,浮想联翩,真有点到了“忘我”的境界。美哉,小桥!美哉,小桥!
诚然,小桥的朋友不止我一个。咱们隔壁弄堂院子里的七一阿爹也是一个。他也总是在晚饭后准时到桥上来,除掉刮风下雨天。他每次上桥,总要把手轻轻地从栏杆的一头摸起,深情地边摸边走,摸到底,再换一根,如此再三。尔后,就立在小桥中间,向远方眺望。有时,嘴里还要自言自语,仿佛在和小桥说着悄悄话。他不止一次站在小桥上,指着小桥,深情地对我说:“这里,值得一站哇。”
七一阿爹,是我家斜对门实验小学的语文老师,我的两个孩子都是他的高足。他,平凡、普通,吃了一辈子的粉笔灰。不过,他的相貌有些特别,白发白须,活象个老寿星。人们说,他的白须是因为他吃了几十年粉笔灰而变白的。他的学生很多,据说,他的学生的学生的学生,有的也已经是什么教授、工程师了。他的学生到底有多少,谁也没有精确统计过。我只听说在庆祝他执教三十年的大会上,教育局长亲自为他戴大红花时,说了这么一句话:“您老的学生至少该有四个数目字吧!”更值得一提的是,七一阿爹的一家也都姓“师”:爱人是幼儿园的教师,儿子、儿媳是医学院的教师,女儿是中学教师,女婿是技校教师,唯一的一个孙子在77年又考取了我市的师范学院,是——未来的教师。真是呱呱叫的教师世家。人们尊敬他,逢年过节,到他家探望的人络绎不绝。但是,他对桥为何这样亲?这是个谜,他从没说过,我也没问过。
今年暑假里,照老规矩,我们仍然常在小桥上会面。突然,有几天没遇到他。我不禁疑惑起来,他病了,还是去旅游了,还是遇到了什么急事?一天上午,我去他家看望了。
果然,他病了。只见他用枕头垫着背,半躺着。那个在师范学院读书的孙子噘着嘴巴,坐在他身旁。看样子,两人似乎在争论着什么问题,气氛有些紧张。七一阿爹招呼我在他病榻前坐下。他的孙子气呼呼地走了。
他苦笑了一下。说:“天热,老毛病犯了。有几天没去看那小桥了。”
我点了点头。
“你来得正好。”他亢奋起来,说,“有件事要拜托你,带我那个孙子去小桥散散步。他正在闹别扭呢。他马上要毕业了,死活不肯当教师,要我去找找熟人,通通关节,搭搭桥,让他跳出教育界这苦海!你看——”他气喘起来,我赶紧劝他别说了,歇一歇。
“不——不——”他越说越激动,“他糟踏了桥,他不了解桥。请你告诉他,要做人们脚下的小桥。要象它那样,坚定地站在那里,做一个乐意帮助人们走进知识王国的人民教师;要象它那样,不怕风吹雨打,做一个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人民教师;要象它那样忠于职守,做一个……”他突然剧烈地咳嗽起来。
我领悟了七一阿爹的心愿,紧紧地握着他的手,连连答应说:“好,好!你放心,这事我包了!”
回家路上,我的心怎么也不能平静下来。我明白了:七一阿爹爱小桥,原来他自己就是一座小桥。我很激动,七一阿爹交给我的是一项多么神圣的使命!今天,我一定早些吃晚饭,带七一阿爹的孙子去小桥上,好好和他讲一讲这平凡的小桥的伟大之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