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科学工作者示范试验和农民大面积试验证明 棉花免除中耕既增产又省工 免中耕提高了棉田温度,避免了中耕损伤棉苗根系,土壤表层含水量下降,结铃数相应增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7-20
第1版()
专栏:

科学工作者示范试验和农民大面积试验证明
棉花免除中耕既增产又省工
免中耕提高了棉田温度,避免了中耕损伤棉苗根系,土壤表层含水量下降,结铃数相应增多
据新华社北京7月19日电 我国科学工作者的试验证明,棉花免除中耕可以获得既增产又省工的效果。有关部门鉴定认为,棉花免中耕的做法是棉花栽培上值得重视的一项耕作改革。
我国植棉长期沿袭早中耕、深中耕等多次中耕的方法。这一方法好不好呢?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科研人员李云震对它进行了科学分析。他发现,多中耕的方法不利于土壤保温,不利于抑制病虫害,不利于防止棉株徒长,既影响棉花增产,又费工费力。1979年,李云震和河北省栾城县农业现代化研究所合作,在采取措施防止杂草滋长的条件下,在6.6亩棉田上进行了免中耕法的示范试验。结果,在当地当年8、9月份有半个多月时间的阴雨天,一般棉田由于棉花严重脱铃、烂铃,亩产皮棉仅30斤至60斤的情况下,6.6亩示范试验田获得了亩产皮棉124斤的好收成。1980年,当地14个公社的2.4万亩棉田采用免中耕法,每亩棉田的产量比一般棉田增加了10%以上;不少田块亩产达200斤左右。
试验表明,免中耕法所以能增产,主要原因是相应提高了棉田土壤的温度,十分有利于棉苗的早发和生长。其次,由于免除了中耕,避免了中耕机械损伤棉苗的根系,从而减少了土壤内根际病菌的侵袭和病害的蔓延,减少了病虫害。第三,免除中耕,土壤表层的含水量明显下降,幼苗生长缓慢,茎基较早具有良好的木质化结构,结铃数便相应增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