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养鱼要“种”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7-20
第2版()
专栏:农村漫谈

养鱼要“种”水
杨传春
“水是青苗鱼是籽。”这句谚语说的是鱼水关系:苗好籽饱满,水肥鱼儿壮。现在,全国淡水养鱼的水面,已接近可放养水面的三分之二,可惜收“籽”太少,平均每亩水面产鱼只有40斤。原因何在?主要是不少地方只注意养鱼,不重视“种”水,没有把水体的养殖和种植业都开发起来。
水体应该是各种生物(动物和植物)相互促进和制约的自然生态平衡体。鱼类需要到生有菱、藕、芦苇、蒲草等水生作物的地方栖息、觅食和产卵,水生作物需要鱼类帮助吃除杂草、害虫。按照生物学上“食物链”的说法,浮游动物吃浮游植物,小鱼小虾吃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肉食性鱼类吃小鱼小虾,相邻两级间的消耗量比为1∶10,即一斤浮游动物,需要消耗十斤浮游植物,一斤鱼虾,需要消耗十斤浮游动物,一斤肉食性鱼类,又要消耗十斤鱼虾,这样,生产一斤肉食性鱼类,就需要消耗上千斤浮游植物。养鱼不“种”水,水清见底,浮游植物太少,鱼儿缺少食物,怎么能多生产呢?
养鱼又“种”水,鱼儿可以长得快长得肥,水生作物也会大有收获。江苏省宝应县金湖渔业大队,已经尝到了这样做的甜头。这个大队1978年前的鱼产量,只有38万多斤。1979年开始,他们在浅滩更新和栽种蒿草、芦苇、蒲草1,700多亩,在中等水位种芡实1,500多亩,在水面养鹅鸭,在深水养鱼,大大改善了鱼类的生活条件。结果,同样是8,000多亩水面,1980年以来,每年能收获鱼70万斤左右,比1978年前增长80%,还能收获苇、蒲、蒿草9,000多万斤,芡实23万多斤,因此增加收入32万多元。
我国有3亿亩水面。目前,大约16亩水面的产值才抵得上一亩农田收入。要提高水面的利用水平,就需要把养鱼和“种”水都重视起来,加强对开展水面“多种经营”的科研工作,增加养殖和种植的项目。象金湖渔业大队那样,大力发展“水体农业”,“种”好、养好“立体水”,就可以迅速提高水面的单位面积产值。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