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时代的报告》重新刊登“本刊说明”以及与《文艺报》商榷的读者文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7-21
第5版()
专栏:文艺动态

《时代的报告》重新刊登“本刊说明”以及与《文艺报》商榷的读者文章
1982年第七期的《时代的报告》,在《重新刊登〈本刊说明〉请读者评说》的题目下,发表了一组“读者来信来论”,并加了编者按语。按语说:
今年为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四十周年。本刊为适应广大读者的需要,于今年二月号特辟“重新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栏,并附《本刊说明》。该栏目开辟以来,蒙文艺界人士惠赐鸿文佳作,颇受读者欢迎。不意
《文艺报》今年五月号发表署名文章,以《一个值得注意的原则问题》为题,指责《本刊说明》“从‘文化大革命’以来的十六年”一语,认为“十六年是一个新奇、怪异的提法”,“无异是抹煞了三中全会在党和国家历史的伟大转折意义”。《文艺报》给我们扣上这样吓死人的大帽子,实在令人大惑不解。为了使广大读者、特别是一些不明真象的读者了解情况,现将《本刊说明》重新发表,以便于大家共同鉴别,一起进行讨论,其中是非曲直,广大读者幸垂察焉。
这一期《时代的报告》刊登的来信来论有:薛亮、方含英的《一篇玩弄诡辩术的奇文》,彭泽、严汝的《应当研究新情况新问题》,郑显国、文正的《实事求是地正视问题是新时期的优良作风》,梁军的《也和〈文艺报〉争鸣》。这一组文章对《文艺报》今年第五期发表的《一个值得注意的原则问题》提出反批评。薛亮、方含英在文章中说:(一)《本刊说明》中的“从
‘文化大革命’以来的十六年”只是一个时间概念,而不是提法问题。正如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决议》中,虽然提到“建国三十二年来”,但不能把“三十二年”当作提法而只能当作时间概念一样。如果说,六中全会《决议》说了“三十二年”并没有
“抹煞了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意义”,那么,为什么《本刊说明》说了
“十六年”就“抹煞了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意义”呢?!(二)《本刊说明》中说:“有些人”“把《讲话》当作框框来突破,结果不能不使自己陷进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泥坑”。应当指出,“有些人”突破《讲话》搞自由化,这是不容否认的客观事实,但《原则》一文蓄意把“有些人”扩大成整个“文艺界”,从而将这个说明引申为“否认”文艺界的“巨大成绩”,以及把两个历史时期“混为一谈”等等。这样的“扩大”和“引申”,确实是罕见的怪事。(三)《原则》一文既不谈对《讲话》基本原则的坚持,也不谈在坚持《讲话》基本原则基础上的发展,只是一味强调修改。试问:如此修改下去,难道还能坚持《讲话》的基本原则吗?!在《讲话》发表四十周年之际,《文艺报》居然发表《原则》这样的奇文,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原则问题”。我们觉得,《文艺报》近几年来对待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态度是很值得研究的。今天发表《原则》这样的奇文,一方面固然要把自己说成一贯正确的好汉,但另一方面,恐怕也很难说没有其他用心。薛亮、方含英的文章最后说:“从《文艺报》等所发表的文章中透露出来的消息看,他们是要动员舆论,组织围攻,把《时代的报告》打成极左刊物,并把它置之于死地。当然,他们这样做是极为巧妙的。但是,就在他们巧妙的行动之中,已经露出破绽,表明他们尽管口头上拥护三中全会,但事实上却用自己的行动在践踏三中全会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路线。” 彭泽、严汝在来信中说:“值得人们注意的是:有些人一看见批评资产阶级自由化,就象西班牙斗牛时牛看见红布一样激动起来,立即斥之曰:‘你们这是在反对三中全会提出的解放思想的方针,否定三中全会以来的成绩。’说穿了,这是借维护三中全会路线之名,行维护资产阶级自由化之实。”郑显国、文正在文章中说:“事实证明:指出‘文化大革命’以来的十六年在对待《讲话》的问题上存在着‘左’和右的歪曲和篡改,这是合乎实际的,正确的。而雨东同志在《文艺报》上发表的文章,不仅论点站不住脚,而且论据也是不能成立的。说穿了,这是一种文过饰非、十分蛮横的非科学的态度,同时也是‘文化大革命’中打棍子、乱扣政治帽子的恶劣作风的一种流毒的表现。”梁军的文章在谈到文艺工作者是否仍然面临改造世界观、转移立足点的问题时说:“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如果还带着由于历史的错误而形成的偏见,固执地反对改造世界观、转移立足点这样一个对于文艺工作者至关重要的事情,那不仅是十分不应该,也是十分错误的了。”
(闻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