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阅读
  • 0回复

应该怎样治疗这种“头疼”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7-22
第8版()
专栏:

应该怎样治疗这种“头疼”病
立公
读了5月19日《人民日报》第八版《我最头疼的一件事——吃请》一文,勾起许多感想,深感有必要为害这种“头疼”病的患者延医会诊,以解除病痛。
老实说,对于象赵玉琴同志这样为吃请而“头疼”的同志,我还是有几分同情的,因为与那些乐于“吃请”、惯于“吃请”,吃了请还洋洋得意的人相比,他们头脑里总还真是想着党的《准则》和人民利益。
请吃和吃请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如果压根儿没有人请吃,想吃请的人就无处下筷。当然,如果谁都拒绝吃请,请吃者也就请不到吃客。现在的请吃和吃请者中,有的是“周瑜打黄盖——两厢情愿”,有的则属被迫,有被迫请吃者,也有被迫吃请者,而且被迫请吃者更占多数。因此,被迫请吃者比被迫吃请者的“头疼”病要严重得多。
据我观察,请吃者之所以要请别人吃,大概不外以下几种情况:
有的人是以酒肉为诱饵,把吃请者作为猎获对象。只要你吃了他的请,就算上了钩,就得听他摆布。这种请吃者居心险恶,是最可恶的。
有的人是慷公家之慨,行私人之情,今天我请你,明天你请我,花公家的钱财,饱自己的肚皮。
以上这两种人是不会为请吃“头疼”的。
“头疼”的是第三种人,为了办成一件事(包括许多合理合法完全应该办的事),处于无奈,只好随行就市,也采用对某些人来说最有效的办法——请吃。别看他们酒席宴上强装笑颜,内心却是七上八下、五味俱全。有时请了东家还得请西家。只要有一尊菩萨拜不到,你就别想办成事。
那么,吃请者为什么会“头疼”呢?这里也有文章,因为吃请者大体也分三种情况:一种是心贪嘴馋,自愿上钩;一种是盛情难却,碍于面子;还有一种是被硬拽去的,他们明知好吃难消化,生怕主人在倒酒上菜的同时端出什么难题来。大凡“头疼”的就是这种人。
但不管是那一种,其共同点是请者有求,吃者有权。被请的一般都是头头脑脑人物,或者是握有开条子、盖章子实权的,也还有能够帮帮腔说说话的。这些人中的某些爱吃请者的心肠是够狠的,为了让别人请他,什么法子都可以使出来,明讲暗示,“阎王爷不嫌鬼瘦”,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说来也怪,请吃这个办法对某些人来说也真灵,酒杯一端,政策放宽,有求必应,一切好办。三年办不成的事,酒席宴上可以一言为定,一张便条可以代替盖满公章大印的公文。不过,这个办法一灵,党的政策就不灵了,国家计划就不灵了,社会主义就不灵了。如果让这种办法灵下去,“头疼”的人必然会越来越多。
现在许多人都说这种歪风该刹,但又认为很难。难就难在,有些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不能带头纠正、抵制。各级领导、每个党员、每个干部如果都能拿出点勇气,不请人不吃请就中了。如果人人都能从我作起,此风自然可以刹住。最近听说河南省有一位地委负责同志,他一到任就宣布不吃请,可是第一次下乡到一个公社去,公社书记就给他摆了一桌酒席。他不但罢宴而归,而且亲自写了一个通报。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请他了。我看他这个办法也很灵。纪律检查、财政等部门也应该敢于摸一摸那些专爱敲人家竹杠,靠碰杯搞交易的人物以及诸如“电衙门”、“管房长官”之类的实权人物的屁股,让那些吃请太多的人把不该吃的吐一吐,清清肠胃。对请吃者则应严格执行“谁出主意,谁拿钱”的规定。
困难虽然不少,但有利条件更多,应该乘建设精神文明东风,破多年陋习,开一代新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