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发人深省的问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7-24
第5版()
专栏:读者论坛

发人深省的问答
6月22日,我在长春开往通辽的446次列车上,见到一位乘警盘问一个十三四岁男孩的情况。孩子姓马,家住鞍山市,父亲是鞍钢的干部,母亲在某厂工作,还有弟弟妹妹。这次他与另外两个孩子从家里拿了100多元钱,100多斤粮票,带了冬装和自做的大砍刀、铁剑和匕首结伴外出,已经去过沈阳、长春、吉林等城市,还准备去辽源,途中被乘警发现。
乘警问:你们为什么要出走?
孩子答:我们没考上学,在家没脸。
问:为什么考不上学?
答:我笨,老师对我不好。
问:爸爸妈妈不管你吗?
答:管。他们要我好好学习,说考不上学就把我撵走。
问:你们怎么想到外出的?
答:没考上学,家里对我不好,我就和几个同学商量,一起出去,不回家了。
问:出来后干了些什么?带刀子干吗?
答:到我们几家亲戚家去了。出来前听说那边的人很野,还有野兽,我们就做了刀子带上了。
问:要是钱花完了你们怎么办?想不想回家?
答:不知道,没想过。
听了孩子的回答,我心里很难受。孩子们的想法和行动向我们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他们将会怎么样?人们应当怎样对待他们?怎样解决他们的问题?
孩子考不上学,原因是多方面的。孩子的天资不足,贪玩不肯用功,患病或者学习条件太差,教学方法不当等等,都会影响学习成绩。因此,一部分孩子考不上学的原因除去“我笨”之外,还归结为“老师对我不好”,就值得深思了。目前,确有一部分老师对学生不能一视同仁,在培养教育过程中有明显的好感或恶感。成绩是否优良,平时是否听话,长相是否好看,家长是否殷勤,门庭是否显赫等等,都可能成为老师对学生产生好感或恶感的因素。有了好恶感,老师对学生就有亲疏之分,与那些所谓“不好”的学生感情上就产生了隔膜,就不可能尽心去教他们。如此,学生对老师也自然会有反感,不尊敬、不信任老师,甚至产生对立情绪。这样势必影响学业。从这个孩子所说“老师对我不好”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师在他幼小的心灵上造成的创伤。出现这种情况,做老师的难道没有责任吗?
孩子落考后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父母对他们的态度。真正爱护体贴孩子的父母,应当在这时对孩子倾注更多的感情,耐心地安慰他们,正确地诱导他们,并积极进行教育,鼓励孩子发奋向上,哺育孩子健康成长。有的家长不是这样,他们“望子成龙”心切,一旦遭到挫折就“恨铁不成钢”,用粗暴的态度对待孩子,或打骂训斥,或饿饭撵走,以为这样就解决问题了。事实恰恰相反。孩子到了少年时代就有了一定的自尊心,懂得了荣辱,而且有了较强的独立性。在感到“没脸”的时候遇到父母的粗暴态度,孩子的悔恨、失望、耻辱和自卑心理就会达到极点,扯断对父母、家庭的感情纽带,加上他们的幼稚天真,考虑问题不周,很容易产生轻率的行为以至造成严重的后果。比如这几个孩子,他们在父母的斥责下愤然出走,到了没钱没粮、无亲可投的时候怎么办呢?他们会不会干出乞、骗、偷、盗之事?事实上,这几个孩子在外出期间已有劣迹了,如发展下去,后果更不堪设想。做父母的难道忍心让自己的孩子在这样的道路上走下去吗?难道不应该认真想想这样对待孩子有什么不对吗?
感谢乘警同志,及时发现并认真负责地对这几个孩子作了妥善处理,相信他们的父母会接受这个教训,把孩子教育好的。但是,类似的情况远不止这几个。为了我们的后代都能健康成长,希望学校、老师、家长以及整个社会都能设身处地替这些孩子们想想,大家都来关心他们,使他们和其他孩子一样,能够得到爱,得到温暖,得到正当的教育。
长春市 童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