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6阅读
  • 0回复

她有一颗赤诚的爱国心——记武汉大学外语系教授许海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7-25
第3版()
专栏:

她有一颗赤诚的爱国心
——记武汉大学外语系教授许海兰
本报记者 李玉秀 杨建武 叶子健
八十三岁的武汉大学教授许海兰最近被授予湖北省归国华侨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人们称赞她有一颗赤诚的爱国心。
去年6月,武汉的气温高达摄氏三十八九度。武汉大学正在举行英语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的许海兰格外忙碌。白天,她主持答辩,整理中外专家对答辩的评价意见。晚上,她还在灯下批阅研究生第二天答辩前要宣读的毕业论文,拟定提交研究生答辩的题目,汗水湿透了她灰白的鬓发和衣衫。被她的工作精神所感动的一位外国专家劝她休息,提议代她主持答辩。她委婉地谢绝道:“这是中国研究生的答辩,还是由中国人自己主持好。”
许海兰教授生于美国,父亲是中国人,母亲是美国人。她从美国回到祖国四十多年来,一直是以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工作、生活的。
1978年9月,许海兰教授到美国去探望她的女儿。
在机场上她和多年不见的亲友热情拥抱,一位亲戚高兴地对她说:“你终于出来了,再不回中国去了吧?”
“不!我还要回去的!”
她的回答使人惊愕不止。
在二女儿家住了一段时间之后,她发现美国确实有很大变化,感到既亲切又陌生,同时也感到一种无以名状的难受和孤独。她拜访了一位当年在康奈尔大学的同班同学。这位同学老态龙钟,已经没有工作了,生活非常孤寂。这种情况和祖国人与人之间亲密的关系是一个鲜明的对照,往事又浮现在她眼前。
那是困难的1961年,祖国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人民的生活遇到了暂时困难。有一天下午,许海兰下课回到家里,发现桌子上放着一盒鸡蛋(十几个)和一张未署名的纸条。纸条上写道:“感谢您在我们身上耗费的心血。这是我母亲攒下的鸡蛋,送给您补养身体。”当时,她被感动得潸然泪下,说:“这样的师生情谊比金子还宝贵。”
“美国高度的物质享受,在中国能得到吗?”一位去看望许海兰的亲戚说:“当年你到中国去时青丝满头,如今已是白发皓首。应该留在美国度过晚年。”
“论物质享受,美国确实比中国好;论精神享受,美国不如中国。眼下两种享受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要精神享受。”她的回答铿锵有力。
在一次大型家庭宴会结束以后,许多亲戚围着她探询中国的情况。一个亲戚问道:“听说中国的大学生很不自由,他们毕业后必须服从分配。”
许海兰没有直接回答问题。她给人们讲了自己的二儿子桂稀恩到青海工作的故事。1960年9月,桂稀恩在武汉医学院毕业了,国家安排他留校工作。当时祖国边疆十分需要医务人员。这个年轻人得知这个情况后,坚决要求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把自己的知识贡献给边疆的各族人民。许海兰支持他去。国家批准他的请求,同意他去青海。他在牧区行医17年,不怕苦,不怕累,得到了当地农牧民的爱戴,对人畜共患疾病的研究很有心得。其间他几次拒绝调回内地,1977年才回到武汉市。
讲了故事以后,许海兰说:“中国的大学毕业生都有工作的自由,至于在哪里工作,国家有个总的安排,尽量照顾个人志愿。而美国的大学毕业生却不是人人都有工作的自由。你们看,究竟哪个国家的自由对大学毕业生的好处多呢?”
“真有意思!姥姥,我要跟您到中国去。”刚刚大学毕业的外孙女儿张乃怡说。
1979年8月,许海兰怀着急切的心情带着外孙女儿回到祖国来了。
“回祖国去!”许海兰教授在美国时对她的亲友们说,“这其实是我童年时代就深印在脑海中的思想。”接着,她讲了她儿童时代的一段经历。
“我发蒙读书不久,有一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听到有人轻蔑地骂我:‘小中国佬’。我伤心地哭着回家问我爸爸,这是为什么?我爸爸说,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的祖国在太阳升起的地方,是一个很大而又贫困的国家,正在受着外国人的欺侮,你们要好好读书,学好本领,长大了回去救国。”从此她发奋读书,1920年,以优异的成绩从康奈尔大学毕业了。1921年她和丈夫、物理学家桂质廷一起怀着科学救国的理想,回到了祖国。她亲身经历了祖国解放前后的巨大变化,看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在旧中国单凭科学家、学者们发挥个人的才能,是救不了国的。离开了社会主义,祖国就富强不起来。”许海兰在美国经常对亲友们这样讲,“所以,在十年动乱中无论怎样受折磨,我也没有想过要离开社会主义祖国。”
那时,许海兰因已去世的丈夫桂质廷被指控为“间谍”,她被戴上“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受到双重批判。她被批斗后回家,经常受到一位担任居委会副主任的老大娘的安慰和照顾,鼓励她振作精神向前看。“群众的爱憎何等分明!”她含着眼泪激动地想。
后来,她被下放到一个小工厂劳动,有一天在吃力地挖地基。“您多大年纪了?”一位干部走近她问道。“快七十了。”她答道。“哎呀!快莫要挖了,您给大家看管劳动时脱下的衣裳吧!”说着从她手中接过了锄头。“多么通情达理的干部!”她充满希望地想:“桂质廷的问题总有一天会搞清楚的。”
果然,1973年,在周恩来总理的干预下,桂质廷的“间谍”帽子被摘掉了。“多么实事求是的党!”她感动得眼泪夺眶而出。
许海兰的亲友们看出,她对祖国坚定的信念是轻易不会动摇的,所以再也不劝她留在美国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