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把春风送到知识分子的心田——访河北省献县医院院长于蕴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7-27
第3版()
专栏:

把春风送到知识分子的心田
——访河北省献县医院院长于蕴然
本报通讯员 杨树青 本报记者 胡承清
在河北省献县医院,高年资的知识分子被尊敬;中青年业务干部受到爱护;勤奋钻研技术的人得到支持;知识分子心情舒畅,大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人们谈到这里知识分子政策落实得好,都夸奖医院党支部书记兼院长、省劳动模范于蕴然同志,说他是知识分子的知心带头人。
1979年,妇产科很有威望的老大夫谢丽娟,在工作中发生了一例意外事故,病人不幸死亡。有关部门准备以“过失杀人罪”将这个老知识分子逮捕法办。作为医院院长的于蕴然同志对事故的详细情况是清楚的,他和支部领导的态度十分明朗:我们一定要实事求是反映情况,要主持公理。我们没有权利改变结论,但有权为她辩护。他和其他副院长分头查阅有关资料,找出科学根据,证实谢丽娟在药物用量上确无问题。然后又两次邀请地区有关领导和专家,组成调查小组,作出鉴定,确认是意外事故。当有关部门少数人仍要坚持原判,有人甚至劝于蕴然不要再“固执己见”时,于蕴然义正词严地说:“意外事故根本涉及不到法律,如果法办,不仅是对谢丽娟不公正,而且影响到今后医务人员是否有行医保障?作为一个医院领导,如果不能维护真理,不能维护医生的基本权利,就应该辞职!”就在法院复审期间,妇产科来了一个急需手术的垂危病人,除了谢丽娟,谁也拿不下这个难度较大的手术。于蕴然对她说:“党支部了解你,人民相信你,为了患者的生命,你要解除一切顾虑,接受这次严峻的考验。”谢丽娟眼含热泪激动地说:“党这样信任我,我一定要抢救好病人。”病人经过抢救转危为安了。在上级领导支持下,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终于改变了原来的决定。这件事在群众中,不胫而走,震动了全县。
对于儿科专业有较深造诣的老大夫潘含章,1952年就来到了这个医院。由于她曾经几次提出成立儿科,在十年浩劫中,以篡夺儿科领导权的罪名受到批斗。三中全会后,她受到了尊重,被选为县政协委员,担任了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理事;两次调资有她,评选先进工作者也有她。从来没有得到过的知遇之恩,使得这个老知识分子起早贪黑带病坚持工作。但是对于成立儿科这件事,不敢再吐露,担心招来非议。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成立儿科的必要性越来越大。有一次,她终于向于蕴然大胆地提出成立儿科的建议。为了“释嫌”,她提名另一个同志担任儿科负责人。于蕴然亲切地对她说:“你的建议很好,领导要考虑这个问题”。没几天,有人通知她去开“科室负责人”会。潘含章开始不敢相信。过去就有过一次这样的会,由于传错了名字,潘含章受到一次难忘的嘲弄。这次会不会又弄错了?她疑虑地踏进会议室,于蕴然正向她含笑点头,使这个年过半百的老医师激动万分。
于蕴然最理解:十年浩劫对知识分子来说,最大的损失是消失的年华。现在,除了政治上信任,业务上重用和培养以外,还要在生活上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创造一个温暖如家的环境,让他们轻装奔驰,追回失去的时间。
1979年,第一批新建的宿舍盖好了。全院各家住房拥挤的程度,早已在于蕴然心中几经掂量,他还特别想到:对那些有困难暂时不能解决的同志,一定要作细致的解释工作。支部统一了思想。但是,在研究具体分房方案时,支部决定给于蕴然一套新房。这消息透露后,谁都认为于院长应该搬进新房,但于蕴然却把房子让给一个退休的老医务主任。今年第二批宿舍建成后,全院主治以上的医师都有了新房,然而,于蕴然同志仍住在那两间又黑又潮的旧房里。他说:“我们还要继续建房,等全院职工都搬进了新房,到那时,也会有我一份。”对此,人们无不赞叹。
这个医院1977年调整工资时,于蕴然和党支部研究决定,调资名额首先应该考虑业务能力强、贡献大、工资不高、十年浩劫中受到迫害的知识分子。名额不足,党员让!在于蕴然带头下,9名支委7名放弃,有些党员也放弃了。有个别党员虽然愿意放弃,可是看到出身于非劳动人民家庭的知识分子被评上了,心中很不服气。于蕴然就和支委分头下到科室,大讲知识分子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与对四化的贡献,人们很受感动。没评上的党员、群众,满怀激情地表示:请党放心,一定心情愉快,更加努力工作。评上的知识分子,发出感人肺腑的誓言:要把余生献给人民。这次全院评上的业务技术人员占75%以上。
1979年评资,于蕴然的妻子、化验员陈汝明以工作好,工资低,被群众评上了。但是,在于蕴然再三向上级和支部的要求下,把陈汝明的名额让给了一个有病的老护士长。于蕴然怕妻子想不通,对妻子说:“国家有困难,同志们有困难,我们是共产党员,要自觉为党分忧。”陈汝明激动地说:“这些我明白,为了群众的利益,我没意见。”
纵然现在生活上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有待解决,可是,每当人们看到于蕴然同志为着知识分子有一个温暖如家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而终日忙碌的瘦小身躯;看到他家那扇用木条钉油毡的大门,就好象有一股暖流,缓缓地流进他们的心里,立即充满了信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