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杜烽剧作选》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7-28
第5版()
专栏:

《杜烽剧作选》序
丁玲
这几天,室外气温是35度,我的血液,我心底的热是多少度呢?我在高温下读完了杜烽同志在战争时期写的几个剧本。
我回到了战争年代。火红的战士的心,钢铁的意志,坚韧不拔的精神,充满了对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在无比困难中不失去希望:这样一群怀有社会主义理想的年青人,来到了我的面前,使我纵情享受这逝去了的宝贵的甜美的回忆。杜烽同志呵!你借舞台,再现了生活;再现了历史上耀眼的光明阶段。我们那些可爱的战士,借你的笔永远留在史册,他们将安慰我们这一代白发老人,而一定又能振奋启示年青的一代:中华民族是永远不会沉沦的。我们人民的勤劳智慧,十亿人民的大团结,科学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引,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在历史的辉煌胜利的基础上,中华民族一定还要写出更加伟大的新篇章。
我曾经说,抗日战争时期培养出来的这一代作家,与人民一道滚过几身泥土,吞过几次烈火浓烟,学过使枪,学过使锄,比较熟悉劳动人民,生活底子厚。受党的教育多,他们是热爱人民,忠心耿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代作家。1945年抗战胜利后,我到张家口,同多年战斗在敌后的青年作家接触后,突出地感到他们有接近劳动人民的本领。劳动人民亲热地把他们看作自己人,因为他们那么平凡,那么谦恭,那么朴素,那么深湛。读他们的作品,看他们的演出,又是那么活泼,自然,亲切,火热,写士兵,演士兵,特别象士兵;写农民,演农民又特别象农民。他们加深了我的一个信念:作家一定要到群众中去,同群众打成一片,既有群众那样纯朴的品德,又有群众那样美丽的心灵。我对他们一直抱着信心与希望,而且勉励自己学习他们那种从来也不骄矜的勤恳朴素的作风。他们是一群没有“作家”锋芒的作家,是普通一兵,是最可爱的人里面的可爱的人。
我认识杜烽是从他的《李国瑞》开始的。李国瑞不是英雄人物,而是八路军里面的一个长久处于落后状态中的一个老战士。但他不是旧军队里的那种兵油子,更不是兵痞。他只是敌后根据地里的一个普通农民,欢迎革命,但又畏难怕苦。这种人是先进队伍里面的后进分子,可以说甚至是甘于落后的那么一个既幻想当英雄,又缺乏刻苦上进的意志的革命军队中的一个新油子。他虽有一点油气,但和城市里的流氓,现代的阿飞不同,他仍然是一个翻身农民,一个革命战士,即使有点令人生气,但仍有他的可爱之处。尽管他一时是一个不长进的战士,但人们对他有同情,有希望,有信心。《李国瑞》中的李国瑞是写得成功的。他周围的人物也写得好,语言生活化,生动、活泼、有个性。我们都见过这样的人。八路军的战士不一定个个都是一个模式的英雄好汉,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化。八路军中有先进分子,中间分子,落后分子,也充满了矛盾。革命军队就是这样一个集体,要教育人,改造人,把落后的人化为先进的有觉悟的人。所有的人都会在这个集体里面得到锻炼、改造、提高,否则这个集体怎么能处于长胜,而至于全胜呢?所谓苎在麻中,不得不直。我记得三十多年前我看抗敌剧社《李国瑞》的演出,得到过很大的愉快,在舞台底下同许多观众一道哈哈大笑,戏不长,却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现在重读这个剧本,仍然觉得贴切新鲜。
《为和平幸福而战》这个戏里写的八路军,仍然是我们的人民子弟兵,但我个人觉得稍嫌概念化。
《决胜千里外》一剧我很喜欢。这戏的情节十分动人。既含有战略思想,又写了具体的战斗故事,人物有个性,情节引人入胜,颇有中国历史军事文学的味道。那时我也在华北,和晋察冀的老同志们齐集在晋察冀中央局的所在地阜平,学习“土地法大纲”。我们一面开会,一面悬心在北起徐水、南至石家庄的铁路沿线上的鏖战。10月的一天,会场上传来了国民党第三军在清风店全军被歼的捷报,我们欣喜欲狂。从1946年10月我们撤离张家口时起,就憋了一肚子的气,已经整整一年了。从此,我们将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配合各路野战军,解放华北,解放全中国。我们很快结束了“土地法大纲”的学习,大家整装上阵,有的随军进石家庄,准备接管城市,我就背着包袱去到新解放了的农村,和农民一起掀起土改斗争,实现耕者有其田,支援解放战争。那是多么豪迈、辉煌的战斗生活和多么紧张、扎实的创业时代呵!感谢杜烽同志把这段难忘的历史写了出来。现在历史虽然过去了,时代也有了变化,但是革命的、乐观的、集体主义的、英雄的美丽的心灵,美丽的诗篇将永远存在,并将长期启发人,教育人永远前进,永远走向胜利。
《英雄万岁》取材自抗美援朝斗争。抗美援朝在政治上是伟大、崇高、正义的战争,战争之残酷,是世界战争史上少有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并肩携手,以劣势装备战败了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联合国军,迫使其总司令美军上将克拉克在停战协定上签字画押。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女,献身在异国土地上,和朝鲜人民的鲜血流在一起,染红了漫山遍野的金达莱。我们用血肉捍卫了世界的和平,用血肉教育我们的后代子孙。中国人民,中国人民的军队不愧是世界上最好的人民和军队。从剧本中,我看到他们的艰苦,看到他们的胆略,看到他们的坚韧,看到他们无私的国际主义者的心胸,我忍不住满眶热泪,心潮澎湃。这样的战士应该受到我们永远的崇拜,成为我们行为最高的楷模。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斗争中,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用我们的智慧,用我们的勤劳,建设新中国,并且培育出新的一代更高尚的,更有才能的英雄劳动者!
杜烽同志,我们的诗人作家,在新的更为广阔丰富的生活海洋里,撷取精华,再接再厉,继续谱出更美的更感人的诗篇和史剧来吧。仍在战斗着的中国人民需要你们的努力。
希望有哪一个电影制片厂考虑一下,是否可以把这个舞台戏改编为电影,搬上银幕。我相信,它也将和过去的《上甘岭》那样,以崇高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我们的新一代,鼓舞我们用新的团结战斗的精神,重振中华,建设祖国。但这只是个人的希望,不知电影界的同志们有没有与我有同感的人。
1982年5月末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