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清新悦目——看贵州学习民间工艺美术新作展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7-28
第5版()
专栏:

清新悦目
——看贵州学习民间工艺美术新作展览
吴劳
我国工艺美术的创作,其范围之广泛,内容之丰富,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而且追本溯源,可谓源远流长,不管历史如何发展,事物如何更新,但人们对生活中美的要求和欣赏趣味,总是带有本民族本地区的传统特点。经过世世代代的积累,各地区各民族就形成了自己本民族、本地区的艺术特色。艺术中最富于魅力,最诱人的也往往就是这种特色。我国云贵地区的民间艺术在这方面就很鲜明,云贵地区的艺术家们向民族民间学习的成就也比较突出。这次在中国美术馆开幕的贵州向民间学习的工艺美展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展出的蜡染、陶器、竹雕、木雕、布人、剪纸等,都是贵州的艺术家们近年来向民间学习借鉴、探索的可喜成果。
贵州的蜡染名震全国,享誉国外,是我国独具一格的,颇带有传奇色彩的一个工艺美术品种。它那“先绘花于布,而后以蜡染之,去蜡则见花”的方法,据说隋唐时代全国盛行,后来别的地方失传了,只有苗族地区保存了下来。它的诱人处不在于操作方法上如何古老,或富于传奇性,而在于它的拙朴、浑厚和强烈的生活气息。展品中的壁挂、桌布、窗帘、床单以及坐垫、背包,都充分显示了这些特色。
那些桌布、窗帘大多数是运用蓝白二色,所画图案,无论是虫鱼鸟兽或花草树木,其变形都是夸张而不失其真实,简练、概括又特征鲜明,因而显得真实生动,又富于表现力。加之疏密、繁简得当,层次变化有序,使人看了产生一种赏心悦目的满足感。
展品中的陶器在艺术风格上,既学习民间,但又绝非完全照搬。这些展品不论在造型、纹样、色釉各方面,都具有突出的、强烈的乡土色彩,其纹样大都来自民间剪纸和蜡染纹样,以及铜鼓上的纹样,如鸟兽纹罐、鸡纹罐、四羊尊、双鹿洗等,造型别致、新奇,然而只奇不怪。奇与怪之间虽然只分毫之隔,但做到只奇不怪,是设计者的审美情趣所决定的。
展品中的一些竹木雕刻,不仅人物性格典型化,而且从选料、用料上都能看出作者用心之巧妙。在艺术家的心目中,一段木头,一块竹根,仿佛都是一件未完成的艺术品。这些本地区俯拾皆是的原材料,经作者巧妙的构思雕镂后,一个戏剧脸谱,一个人像……等等,都活生生地站在群众面前了。在这里我们不能不敬佩艺术家的独具慧眼和巧妙构思,以及对竹木天然纹路的运用。在因材施艺的构思过程中,表现出了艺术家们的艺术造诣和思路的开阔。
这个展览会是相当成功的,展出的作品在其多样化的风格中,显现着健康、质朴的思想感情和向民间学习、向传统学习的创造精神。
这个展览会也给了我们一些启发。我希望艺术家们认真地学习民间艺术的实质,切忌追求现代织物的闪光发亮的效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