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五四运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7-30
第5版()
专栏:学点民国史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伟大革命运动。它既是一次爱国政治运动,又是一次文化思想运动,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转折点。
五四运动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是中国社会基本矛盾日益深化的结果。它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受到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新的世界革命潮流的影响和推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处理战后的世界问题,1919年1月在巴黎召开有英、美、法、意、日等国参加的“和会”。当时,北京政府的大总统是老官僚徐世昌,实际控制着北京政府的是皖系军阀头子段祺瑞,他虽从1918年10月起不担任国务总理,却仍任“参战督办”,统率着“参战军”。南方的护法军政府在孙中山被迫辞职后,由以岑春煊为首的军阀官僚所把持。中国派出了代表团参加巴黎和会,由北京政府外交总长陆征祥任首席代表,南方军政府也派王正廷等参加。中国代表向“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但是,巴黎和会不过是帝国主义列强的分赃会议。中国的要求全被拒绝,而在对德和约上,却明文载入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北洋军阀政府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这样就激起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成为爆发五四爱国运动的导火线。
1919年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高等师范学校等校的三千多名学生,汇集于天安门前,举行游行示威。他们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
“拒绝和约签字”等口号。当时学生斗争的主要矛头是侵占我国山东主权、威胁我民族生存的日本帝国主义。游行队伍浩浩荡荡,向东交民巷进发,打算向各国使馆递送“陈词”,期望美国等西方国家能主持“正义”,但遭到使馆巡捕的阻拦。这时群情激愤,决定找卖国贼问罪,遂来到赵家楼胡同曹汝霖的住宅。曹汝霖是当时北京政府交通总长,1915年任袁世凯的外交次长,是签订二十一条的代表之一。他和当时的驻日本公使章宗祥、币制局总裁陆宗舆同是段祺瑞对日本借款和签订卖国协定的经手人,成为爱国学生一致要求惩办的三个卖国贼。学生队伍包围并冲入曹宅。曹汝霖急忙躲藏起来,正在该处的章宗祥被发现,遭到爱国学生痛打,曹宅亦被放火焚烧。大批军警赶到,逮捕了学生32人。接着北京学生实行罢课,并通电全国表示抗议。
五四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象一声春雷震动了全国。天津、上海、长沙、广州等城市和全国各地纷纷游行示威,声援北京学生。在国外的中国留学生和华侨学生也展开了爱国活动。北京政府被迫在5月7日释放了被捕的学生,但又下达镇压学生运动的命令。5月19日,北京学生再次宣布总罢课。随后以提倡国货的形式,进行爱国宣传。6月1日,北京政府连下两道命令,一道命令为曹、章、陆等卖国贼辩护;一道命令取缔学生的一切爱国行动。6月3日北京学生奋起进行大规模的街头演讲。北京政府在两天内逮捕了学生近千人,激起了全国人民更大的愤怒。上海人民首先起来,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大力声援北京学生。特别是上海工人从6月5日起发动了有六七万人参加的历史上空前的政治大罢工;南京、天津、杭州、济南、武汉、九江、芜湖等地工人,也都先后举行罢工和示威游行。这一事实,表明日益壮大的中国工人阶级独立地登上了政治舞台。所以“六三”以后,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到了上海,运动的主力由学生转到了工人阶级。这就不但使北京政府,而且使帝国主义感到十分震惊。6月6日,北京政府被迫释放全部被捕学生。10日,宣布“批准”曹、章、陆三人“辞职”。28日,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群众斗争的直接目标实现了,五四爱国运动胜利地告一段落。
五四运动也是一次新文化运动。早在1915年9月,陈独秀便创刊了《青年》(后改名《新青年》)杂志,举起“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向封建主义及其意识形态发动了猛烈进攻。它大声疾呼要“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指出三纲五常、忠孝节义这些封建教条是“奴隶之道德”,是同“今世之社会国家不相容的”,掀起了“打倒孔家店”的潮流。新文化运动在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的同时,还提倡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并在“文学革命”的口号下,提倡新文学。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1918年11月李大钊发表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代表了中国先进分子的新觉醒。他满怀信心地指出:“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新文化运动不仅为五四爱国运动作了思想准备,同时随着这次运动而更加深入发展,社会主义思潮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思潮而成为运动的主流。经过五四运动,介绍、研究、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团体、刊物不断增加。《新青年》杂志逐渐转变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
随着运动的发展,运动的队伍也发生了分化。胡适、梁启超、张东荪等继续向右的方向发展;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邓中夏等向马克思主义者的方向转变;而鲁迅等人则以鲜明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继续和封建专制主义思想进行战斗。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并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作了准备。
(郑则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