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阅读
  • 0回复

应该重视“年鉴”的出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8-01
第5版()
专栏:

应该重视“年鉴”的出版
陈绍伟
我国近年来的出版物,添了一个重要的品种——年鉴,开始填补了出版工作的一项空白。现已读到《中国百科年鉴》、《中国历史学年鉴》、《世界经济年鉴》、《中国出版年鉴》、《北京文艺年鉴》等多种。
很多文化发达的国家,都很重视年鉴的编辑、出版。在某种意义上说,年鉴编辑、出版的种类、质量和速度,是一个国家出版水平的标志之一。
年鉴,是大型的资料性的工具书。它一般是以学科分类,把一年中该学科的重大活动、重要的学术成果、文献、论著索引、有关的统计数字、图表、照片等等经过精选后汇编在一起。这样,年鉴就起到积累史料的重要作用。要了解某一学科在某一年内的发展情况,翻阅年鉴便可一目了然。要深入研究某一个问题,年鉴也可以帮你穿针引线。因此,年鉴是治学的重要工具书。
从《中国出版年鉴》(1981年)和《北京文艺年鉴》(1981年)可以看到我国年鉴出版工作的可喜进展。前者是国家级的,后者是地方性的。如《中国出版年鉴》,有专论、出版纪事、优秀作品评奖、图书评介、出版规章、新书简目、专题目录等十多个栏目,《北京文艺年鉴》在选材、归纳上也作了很大的努力,介绍了北京地区文艺界的情况。
年鉴的出版,在我国经验还不足,粗读已出版的部分年鉴,我感到还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一是年鉴的种类不多。就文学艺术方面而言,目前已出版的只有北京地区的(全国性的文艺年鉴据说正在编辑中)。除了综合性的文艺年鉴,最好还应该出版分门别类的文学艺术年鉴,如文学评论年鉴、美术年鉴、电影年鉴、戏剧年鉴、小说年鉴、诗歌年鉴等等。二是出版周期太长。如《中国出版年鉴》(1981年),实在是1980年的年鉴。该书1981年12月出版,到读者手中已经是1982年5月。也就是说,到了今年上半年,才得到前年的年鉴。三是有些评述文章缺乏权威性。作为一般性的随感发表在报刊上还可以,但选到年鉴上,则要从严了。
年鉴出版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但这是百年大计,还是值得苦心经营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