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阅读
  • 0回复

烈火见真金——读朱德同志《从南昌起义到上井冈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8-02
第3版()
专栏:

烈火见真金
——读朱德同志《从南昌起义到上井冈山》
萧克
八一起义,转瞬五十五周年!值此建军佳节,读朱德同志《从南昌起义到上井冈山》一文,往事萦怀。这时期的朱德同志,真有“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的气势,令人长怀不已。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朱德同志从一个旧军人,成为我党早期的党员、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有其特定的发展历程。他出身农家,饱受封建的剥削和压迫,早在青年时代,就立志救国救民。他走过“教育救国”的道路;后来,又投笔从戎。在辛亥革命、护国战争、护法战争中,他都驰骋疆场,奋勇当先。由于他战功卓著,很快由下级军官升任少将旅长。然而,戎马倥偬,前途茫茫,他感到怅惘。十月革命的炮声,给在苦闷和徬徨中摸索的朱德同志带来了新的希望,他向往马克思主义,阅读和研究当时能找到的马克思主义书籍。他毅然放弃高官厚禄,远涉重洋,到马克思的故乡——德国去寻求真理。1922年11月,朱德同志经周恩来同志介绍,在柏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为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而英勇奋斗。他认识到军事工作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决心“终身为党服务,做军事运动”。他先在德国考察军事,后在苏联研究红军经验。在那时,对军事工作如此重视,对军事理论如此钻研,在我们党内是少有的。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许多共产党人,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进行了艰难探索。朱德同志为此付出许多努力。他由一个旧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坚定的共产党人,每前进一步,都是按时代的要求走过来的。早在1925年,他在一封信中说到,“不明我的真相的人,决不晓得我是一个忠实的党员”。在革命浪潮中,朱德同志不是随波逐流者,而是勇于驾驭浪涛的“弄潮”者。南昌起义,正是他与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同志一起发动起来的革命浪潮。
“受得起失败的考验,做失败时的英雄。”对党有着坚定信念的朱德同志正是这样的英雄。南昌起义部队的主力,在三河坝分兵后失败了。朱德同志率二十五师和教导团在三河坝与敌三个整师激战三昼夜后,也撤出了战斗。他带着这支约二千余人的队伍经大埔,走蕉岭,过峰市,奔武平,转战在闽赣粤边境的山路上,受到敌人一个师的追击和沿途地主武装的骚扰。一支孤军,毫无供给,部队的思想相当混乱,环境十分恶劣。许多经不起考验的人,陆续离队。建制散了,人员也逐步减少到不足一千人了。饥饿、寒冷、疾病在折磨着战士,部队的前途更令人担心。朱德同志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气魄,率部渡过重重难关。他在天心圩召开军人大会,用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去教育说服同志们:1927年的中国革命,好比1905年的俄国革命,黑暗是暂时的。只要保存实力,革命就有办法。朱德同志振臂一呼:“要革命的跟我走!”一时人心振奋,在他的号召下,部队又团结起来了。接着,他和陈毅、王尔琢同志对部队进行了组织整顿,成立了党的支部,召集党员、干部会议,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此后,又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整训。“部队走向统一团结了,纪律性加强了,战斗力也提高了。”南昌起义的火种,人民军队的精华,就这样保存下来了。
朱德同志既有坚定的革命信念,还很注重政治斗争艺术。当时,队伍虽然初步稳定了,但是,部队需要弹药、粮草的补充和较平静的环境来整训。为此,他与陈毅、王尔琢同志商议,决定与范石生“交朋友”,以图再举。
范石生与我党早就有统一战线关系,该军内有我们党的组织。在国民党的军队中,他属滇军,远处湘粤边,与蒋介石及两广军阀有矛盾,想利用我们保存实力。范石生与朱德在云南讲武堂是同学,并一起参加过辛亥革命,有私人交谊。朱德同志在分析这些情况之后,认为与范石生合作很有可能。果然,范石生主动派人来联系,希望合作。合作又是有条件的。谈判时,朱德同志向他们讲明:我们是共产党的队伍,行动自主,给我们的物资补充,由我们自己支配;我们的内部组织和训练工作,毋须干预。朱德在与范石生合作中,坚持原则,掌握主动,使这次合作对我们很有利,不仅使部队得到了休整,而且得到了物资补充。这是我军历史上一个成功的统一战线的范例。
朱德同志有驾驭战争的指挥艺术。在南进中,他得悉广州起义失败,立即挥师北上,发动湘南暴动。当“马日事变”的罪魁许克祥部沿粤北乐昌、砰石向湘南宜章扑来时,敌我悬殊,他审时度势,决定“避其锐气,击其惰归”,主动撤出宜章,集结到城南八十余里的笆篱堡、圣公坛一带群众基础较好的山地待机。许克祥长驱直入,摆成了一字长蛇阵。朱德同志伺机而动,指挥部队突然出击,两天三战,各个击破,直捣砰石敌军师部,歼敌一千多人。继而挥师北指,在良田击溃唐生智部一个团。湘南暴动就这样轰轰烈烈地展开了。上井冈山后,他指挥的第二次打永新也是一个辉煌战例。当赣敌重兵东来逼近永新城,他引兵西打高陇,示敌以我军往湖南的态势。接着,红军主力突然由高陇杀回,一天急行军130里,在草市垇歼敌一个团,打下永新城。杨如轩溃不成军,负伤跳墙而逃。朱德同志这样用兵,正是“声东击西”的运用之妙。在长期革命战争中,朱德同志导演了许多有声有色的活剧。可以说,上井冈山前后的战斗,仅仅是这些活剧的序幕。
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为寻找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朱德同志作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取得巨大的成就。他和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的会师,这是历史的必然。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朱德同志在这期间的懿行嘉言,是中国人民革命史上不朽的篇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