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因势利导 存利去弊 搞好地区经济协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8-02
第5版()
专栏:

因势利导 存利去弊 搞好地区经济协作
侯云春
提要:地区经济协作的发展,对于发挥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搞活经济,提高经济效益,具有积极的作用。地区经济协作开展中容易发生的问题,主要是有的协作项目,只从各自的局部需要出发,忽视全局的综合平衡,忽视全社会的经济效果。对于地区经济协作的积极作用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要正确对待。一律禁止是不对的,但也不能任其自由发展。正确的办法,是因势利导,存利去弊,加强计划指导和管理监督,研究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使其健康发展。
地区经济协作是指地区之间互通有无、互助合作、互惠互利、互相支援的经济关系,包括资金、物资、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交流、转让、援助和在生产、流通、科研等领域实行的跨地区的经济联合。
地区经济协作不自今日始,但大规模地发展起来,却是最近几年的事。最初,地区经济协作主要是搞物资串换,一些企业用富裕的原材料、燃料、机器设备和超计划生产的产品,向另一些企业换回需要的物资。那时,经济协作规模不大,比重很小。三中全会以后,经过一系列改革,调动了地方和企业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地区经济协作很快发展起来。协作范围已从单一的物资串换发展为物资、资金、劳务、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等多方面的交流和协作,协作领域已从流通领域扩展到生产领域、科研领域,协作规模已由个别的、零星的协作发展为普遍的量大面广的协作。据估计,1981年全国物资协作的金额达33亿元。经济不太发达的云南省,1981年与省外签订的协作项目有178个;在最近举办的共同开发云南经济技术协作邀请会上,他们一次就与省外签订了144项技术协作和经济联合项目。在组织领导方面,过去主要是企业自发地进行协作,现已发展为以省市区为单位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地进行,不少地区还成立了由省人民政府直接领导的经济协作领导小组或协作办公室,统一组织全省对省外的经济协作。协作关系过去大都是双边性的,很少涉及第三方,现在已发展为多边协作,一个项目往往有好几个省市区和中央部门一起参加,共同来搞。过去那种临时的、一次性的、随聚随分的协作关系,已经向长期的牢固的协作关系发展,有些省市之间还正式签署协议,以确立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在协作形式上,有合资经营,联合办厂,国内
“补偿贸易”,联合开发,联合研制,产品扩散,零部件协作,技术援助和技术转让,等等。总之,经济协作这株新苗正在茁壮成长,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还会进一步发展。
地区经济协作是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它的出现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对于搞活经济,充分发挥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日益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开展地区经济协作可以发挥地区优势,扬长避短,联合发展,共同提高。我国地域广阔,经济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资源分布也很不平衡。由于种种历史和地理上的原因,内地一些省区资源丰富但经济技术落后,沿海一些省市经济技术先进但又缺乏资源。一般说来,沿海各省市有资金,有技术,有加工能力,经营管理经验也比较丰富;内地一些省区有资源,许多机器设备也并不落后,但缺乏资金和技术。因此,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也有自己的短处和劣势。开展地区经济协作,可以使双方扬其长而避其短。大家各献所有,各展其长,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有技术出技术,两两受益,促进经济共同繁荣。如贵州磷矿资源丰富,但缺少开矿资金;河北省需要磷矿石,但又苦于本省没有资源。后来,两省达成联合开矿的原则协议,由河北省提供500~1,000万元投资,贵州省每年提供10~20万吨磷矿石,两省的困难都可以得到解决。
地区经济协作是根据平等互利、自愿结合的原则组织起来的,主要是采用经济手段,协作各方各有所求,各得其利,经济责任和经济利益直接挂钩,协作条件和利益分配一般比较公平合理,即使有些差别,也是两厢情愿,各方都能接受。这使协作各方都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在选择协作项目时,注意权衡利弊得失,进行可行性研究,择善而从,在项目的实施上,也都尽心尽力,尽快收益受益。1980年湖北鄂城钟厂与上海钟厂签订了合资经营三环牌木钟的协议,双方齐心协力,精心经营,1981年比1980年利润增长5倍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近两倍。
地区经济协作加强了先进地区与落后地区、沿海与内地、经济中心城市与周围地区的经济联系,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的传播和转移,从而提高了落后地区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安徽省蚌埠柠檬酸厂,由上海工业微生物研究所有偿转让一个新菌种,产酸率提高50%左右,使该厂扭亏为盈。湖北省宜昌市纺织行业与上海纺织系统开展经济技术协作,仅用两年多时间,就使每枚纱锭提供的利润,由1,915元猛增到9,751元,提高了4倍。全行业12个主要产品中一级品由2个增加到8个,很快改变了原来的落后面貌。
地区经济协作打破了条条块块纵横分割的老框框,对多年来形成的各地区各部门封闭式的、自成体系的管理体制是一个冲击。开展地区经济协作有助于地区和企业克服大而全、小而全、万事不求人的自然经济思想,走出自己的小天地,抬起头来看全国,主动地去研究市场,研究需求,改善经营管理。
地区经济协作虽然有这些积极作用,但在实际进行中也发生过不少问题。有些协作项目与国家计划争物资、争运力、争市场。有的单位,不努力完成国家下达的产品外调计划,甚至截留挤占国家计划内的短缺物资,或者压低计划基数,留下余地超产搞协作。同时,由于过去的经济协作多属自发进行,协作各方囿于自身的利益和所处的局部地位,往往只是从各自的需要出发,没有经过全国的综合平衡,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从局部来看可行但从全局来看不可行的生产与建设项目。一些消耗高、质量低、经济效果差的小企业和不适销对路的长线产品,通过“协作”与大厂争“饭”吃,争“柴”烧,争销路,以小挤大,以劣挤优,使好钢用不到刀刃上,社会经济效益受到损害。从全国范围来看,由于缺乏计划指导,一哄而起,盲目布点,导致某些产品过剩的情况屡屡发生。另外,目前经济协作大量的还是发生在流通领域,以物易物、物物交换占的比重很大,企业不得不经营那些自己本来不需要的物资,以便换回需要的物资,这就使得本来已很紧张的紧缺物资更趋紧张。在国家还缺乏一套比较完整的政策规定、管理工作没有及时跟上的情况下,拉关系、走后门、请客送礼、层层打通关节等不正之风,以及囤积居奇、买空卖空、投机诈骗、哄抬物价、索贿行贿受贿等各种经济犯罪活动也滋生起来。
对于地区经济协作的积极作用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要正确对待。一律禁止,通通不准搞是不对的,但也不能放任自流,任其自由发展。正确的办法,是因势利导,存利去弊,加强计划指导和管理监督,研究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使其健康发展。
要加强对地区经济协作的计划指导,但是,方法要改进,防止出现一管就死的情况。比较重要的协作项目,应该纳入国家和地方的计划,进行综合平衡,衔接好产供销运各个环节,搞好同步配套建设。对于那些数量较多的小型协作项目,可以在不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令的情况下,让地方和企业自己去搞。国家可采取发布市场预测预报、产需通报等形式,及时沟通情况,交流信息,使大家了解全局。同时还可利用税收、信贷、价格等经济杠杆,进行合理的调节。当前,应该特别注意引导各地区的经济协作从主要在流通领域转到生产和科研领域上来;从盲目增产高税高利产品转到增产符合生产和人民生活需要的适销对路产品上来;从办新厂,搞新建,靠外延扩大生产能力转到搞好老厂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挖掘现有企业的生产潜力上来。
开展经济协作的地区、部门和企业,要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正确处理开展经济协作和执行国家计划的关系,切实把国家计划摆在第一位,保证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产量、品种、质量、消耗、税收、利润和产品外调计划。当经济协作和国家计划发生矛盾的时候,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国家计划,不能本末倒置,因小失大,任何单位都不得以任何借口任何方式拒不执行国家计划,更不得化大公为小公。从国家方面来说,企业和地区超计划生产的产品、节约使用的原材料燃料,闲置不用的机器设备,以及其他按规定留归企业支配的物资和资金,应该允许企业和地区进行余缺调剂。即使国家也特别需要的紧缺物资,超产部分也应该给企业和地区一定比例的留成,让企业和地区用于生产急需和开展经济协作。
要制定一系列关于经济协作的政策规定和经济法规,使协作单位有章可循。同时,要加强对经济协作的管理和检查监督,保护和支持正当的经济协作,纠正协作中的不正之风,狠狠打击假协作之名、行破坏之实的经济犯罪活动。从协作各方来说,要重合同,守信用,严格履行协议中承担的各项义务。国家也应设立相应的机构或委托某一权威机关进行鉴证和仲裁,穿针引线,排难解纷,协调协作各方的经济利益。
要贯彻平等互利的原则。一方面要反对本位主义、地方主义,破除经济封锁和技术封锁,另一方面又要正确处理好协作各方的责权利三者关系,各负其责,各得其利。从各地实践的经验看,有偿协作比无偿协作的效果好。其优点是能增强协作各方的经济责任心,促进企业的经济核算,有效地纠正“吃大锅饭”的弊病,收到花钱少、见效快、经济效益好的功效。当然,在提倡有偿协作的同时,也必须注意发扬风格,互助互让。只有这样,经济协作才能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地向前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