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坚持治山治水 控制水土流失 曲峪大队把穷山沟建成米粮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8-03
第2版()
专栏:

坚持治山治水 控制水土流失
曲峪大队把穷山沟建成米粮川
本报讯 记者从水土保持部门获悉: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水土严重流失区的河曲县曲峪大队,多年坚持治山治水,已经在一个童山秃岭、沟壑纵横、土地破碎、灾害频繁的穷地方,建设成五业兴旺、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大队在二十七年前规划的远景蓝图:“高山远山林草山,低山缓坡梯田展,沟湾坝塔花果园,河滩变成米粮川”,终于变成了现实。开展水土保持的经济效果和投资回收效益十分显著。过去“人缺粮、畜缺草”的曲峪,现在已拥有总值1,000万元的集体家当,户均超过万元,其中仅水土保持林一项就占到80%以上。
如今进入曲峪境内,满眼一片绿色,到处生机盎然。在1.7万亩水土流失面积上,已有97%得到治理。截至目前为止,19道山峁和80多条沟坡,造起了5,000余亩乔木林,木材蓄积量达2万多立方米;在12条大沟里,花果林已发展到3,500亩,年平均产果72.5万斤;1,500亩灌木林锁住了近万丈沙坪,可年产红白柳条10万多斤,为发展编织业提供了原料;村、路、渠、田四旁已植树40多万株,构成了农田防护屏障;在黄河边的河堤上,耸立着20米宽、15里长的护岸林带,保护了河堤,治服了黄河泛滥,使河滩上淤造成的4,000亩农田,成为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园田;大量种草,修建水平梯田和在沟坡挖的35万个鱼鳞坑、水平阶、连环蓄水窖,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
1955年,中国科学院黄河中游水土考察队帮助曲峪大队总结了前几年治山治水的经验教训,搞出了一个治理道黄沟流域的规划。省、地、县有关部门,又帮助他们制订了全面规划,进行土、水、林综合治理。经过多年不断摸索,逐步形成一套综合治理的科学办法:在全局上,把大队境内所有山、梁、坡、沟、滩、河、渠、田、道路、村庄等,统一进行规划,统一组织治理。经常注意处理好治山与治沟,治沟与治滩,治滩与治河,治山与治水的关系,互相配合,以达到最佳效果。在局部上,把水土保持的一切手段、一切措施,集中综合运用于一道梁、一道沟以至一条渠、一段堤上,使局部治理能治一处成一处。最主要的是坚持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紧密结合。在综合治理中,他们还注意贯彻四个“并举”:生物措施上,乔、灌、草并举;坡面治理上,鱼鳞坑、水平阶、连环蓄水窖并举;河滩治理上,淤、灌、排并举;农田建设上,水、梯、坝并举。
据山西省忻县地区行署水土保持局实地调查,曲峪大队水土保持的经济效益非常显著,投资回收迅速。从1956—1981年的二十六年中,国家投资52.5万元,自筹资金123.3万元,向国家贷款8万元,总共投资183.8万元。其中,用于水土保持治理投资38万元。治山治水总投工,包括工程维修管理用工,共计151.7万个。在水土保持治理方面,每治理一亩面积,平均投资22.75元,平均投工90.8个。按1981年全队总收入88.89万元计算,每一亩治理面积上,平均收入49.7元,相当于亩均治理投资的两倍多。在经济效益回收能力上,治理后十年,即可达到回收的能力,以后则逐年增高。地面经济效益潜力更大,1981年各种林木和林产品总值,已超过水保治理总投资19.6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