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四川应用土壤普查成果促进农业增产 社员们反映:“‘土壤医生’开的药方真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8-05
第2版()
专栏:

四川应用土壤普查成果促进农业增产
社员们反映:“‘土壤医生’开的药方真灵!”
本报讯 记者毛朝敬报道:四川省从1978年冬开展第二次土壤普查以来,已有109个县普查了1.6亿亩土地,并应用土壤普查成果,促进农业增产。据省有关部门统计,去年应用土壤普查成果的有1,184.42万亩耕地,平均每亩增产粮食60多斤。
扬长避短,因地制宜调整作物布局,发挥不同土地资源的优势。过去有的地方在瘠薄的石骨子坡地上扩种小麦,有的在土壤水热条件不足的地方扩种双季稻,有的在石灰质土壤上种茶叶,经济效益很差。有些县应用土壤普查成果,合理调整了小麦、油菜、甘蔗、水稻、茶叶等作物布局345.4万亩。今年,新开展土壤普查的有些县,还发现不少社队种植棉花产量低而不稳,是因为土壤属于灰棕紫泥和暗紫泥,爆桃时贪青猛长,就有计划地适当调减了约100万亩棉花种植面积。大邑县几年来把土壤普查与农业区划结合起来,把油菜调整到平坝土层湿润肥厚的公社种植,亩产平均提高了23斤;把甘蔗集中到沿河偏沙的紫潮土区种植,亩产平均提高一吨以上;柑桔种到丘陵含磷钾较高的紫色土区;茶叶、漆树种到中山偏酸性的冷沙黄泥土区,并把不宜耕种的14,800亩土地退耕还林。结果全县粮食连续两年获得丰收,林牧副渔业的产值增长一倍以上。
因土施肥,合理用肥,提高肥料增产效益。过去许多社队因偏施化肥少施有机肥,偏施氮肥少施磷钾肥,造成土壤中的有机肥与无机肥以及氮磷钾的比例失调,增产幅度小。很多县在土壤普查后,对耕地增施了有机肥,有的实行了秸秆还田。广汉县不少社队过去盲目偏施氮肥和碱性肥料,造成土壤板结变碱,成为“肥害”,经过土壤普查,采取降氮增磷、追施硼锌微肥和改施过磷酸钙等措施,节约化肥开支135.23万元,每亩增产粮食47斤,油菜籽30斤。
因土改良,努力医治“土壤病症”。许多稻产区社队历年有10%左右的水稻坐蔸(赤枯病),亩产低,有的甚至无收,成为影响四川水稻增产的一个“老大难”。经过土壤普查,分别采取改田治水、因土施肥等措施,治理了320多万亩,每亩增产稻谷100斤左右。社员们称赞说:“‘土壤医生’开的药方真灵,治好了水稻的老病,为农业增产立了大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