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育林·绿山·炼人——访中直机关造林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8-05
第2版()
专栏:通讯

育林·绿山·炼人——访中直机关造林站
本报记者 欧庆林 张平力
7月,是雨季造林的好季节。在北京十三陵地区的中共中央直属机关造林站里,生活的节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人们早起进山,挖坑、起苗、背苗、栽树,大家十分紧张和忙碌。这个由300名义务造林队员组成的集体,到处充满着激情和欢乐。他们正用劳动的汗水,为绿化首都作出贡献。
中直机关造林站,是在全民义务植树的热潮中建立的,它是中直机关几万名干部和职工的造林营地。从4月12日第一批绿化造林队伍开进这里,到现在已有15批、5,000多名干部和职工来这里参加义务植树,已经挖鱼鳞坑8万多个,栽树14万多株,育苗近6万株。雨季造林开始后,下雨就种树,不下雨就挖坑,最近检查,已栽的树苗绝大多数都活了。
中直机关积极参加首都的绿化建设,有着光荣的传统。人们不会忘记,五十年代末期,上万名中直机关干部开赴北京西山地区采石盖房,安营扎寨,分片包干,挖坑种树的战斗岁月。如今,那里已是绿树成荫,果树成行,风景宜人。在四化建设的新长征中,中直机关决心把这种好传统坚持下去,发扬光大。
造林站将在四年的时间里,组织中直机关干部和职工(年老体弱的除外)完成造林3,000亩、40万株的绿化任务(包栽包活,由国家验收),对装点十三陵风景区作出贡献。
义务植树既是物质文明建设,又是精神文明建设。中直机关党委明确指出:组织中直机关干部参加义务植树,不仅是要完成植树的任务,造福子孙后代,而且要通过艰苦劳动,锻炼人的意志和思想,恢复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3个多月来,造林站里的生活,可追忆的正是这一点。造林站汽车司机姜东风,是位二十四岁的青年。3个月以前,他被抽调来这里工作。生活苦,劳动累,他没有退避;他热爱每一项工作,不出车,就跑到山上挖坑种树;食堂需要帮手,他主动跑过去,只要哪里需要,他就抢着上哪里去干。今年5月的一天,有一处油松树林起火,浓烟滚滚。姜东风正驾车驶过那里,看到起火,他迅速掉转车头,奔向火场,与车上的40多名中直机关的造林队员一起,跨沟爬坡,奋力灭火。火被扑灭了,小姜的身上留下了一道道血迹。
绿化祖国的伟大事业锻炼着年轻的一代,也牵动着老一辈的心。中办、中组部、中纪委的领导干部不顾年高体弱,来到造林站,总工会、团中央、新华社的领导干部也来了。许多领导干部亲临现场,看望大家,帮助解决困难,有的还住在这里,同大家一起劳动。中联部由部长乔石同志带队,同其他三位副部长和25名领导干部一起,冒雨上山栽树。全总副主席王崇伦一早来到造林站,同大家一起挖坑,吃过中午饭也不休息,召开座谈会,听取大家的意见,当场解决队员劳动、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全总书记处书记王申祥,要离开北京去外地开会之前,也挤出时间到造林站劳动,一干就是5天。许多老同志的汗水洒在这里,许多领导干部的作风令人钦佩。大家反映说:“建设四化,端正党风,多么需要这样密切联系群众、以身作则的领导干部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