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郭小川诗歌学术讨论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8-08
第5版()
专栏:

郭小川诗歌学术讨论会
诗人郭小川同志离开我们快六年了。为了研究他的诗歌创作,中国作家协会河北省分会、《国风》诗刊编辑部、丰宁县文化局于7月4日至13日在诗人的家乡河北省承德地区联合举办了郭小川诗歌学术讨论会。有郭小川诗歌研究工作者八十多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宣读论文20余篇。
在这次学术讨论会上,大家一致认为郭小川同志无愧是我们时代的杰出诗人。在他数十年生涯里,他与人民同呼吸共患难,对时代的许多重大问题做出了诗人的回答,从五十年代中期到六十年代中期,以至文化大革命十年,诗人的一系列优秀诗作,如《致青年公民》组诗、《望星空》、《甘蔗林——青纱帐》、《团泊洼的秋天》等,都较为清晰地留下了时代的足迹。
由于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在诗作中表现了革命者大无畏的坚定性与乐观主义精神,所以不断奏出了昂扬的旋律,鼓舞广大群众感奋起来,推动历史前进。他认为,我们“处在一个意气风发、精神振奋的前所未有的时代。”因而这个时代的诗歌要“造成一种雄浑而壮丽的气势,一种高昂的调子。”(见《谈诗》)。郭小川的可贵素质是具有永不衰竭的“战斗的热情”,并将这股热情融会于有血有肉的生活形象之中。
为了表达内容的需要,郭小川同志不拘一格,对诗歌形式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曾被誉为“革新能手”。“新辞赋体”可以说是诗人的一个独特创造。为了表达壮阔的思想感情,他从我国古代辞赋中借鉴联辞结采的特点,结合现代汉语规律,创造了这种新诗体。短句长排、诗行大体整齐、对应的格式,与铺饰、夸张、重叠、排比、对偶等表现手法大量使用,以及结构、词藻、音韵节奏等方面的考究,有效地增强了诗的情感浓度与语言力度,造成一种宏阔与澎湃的气势,使得这种诗体产生了较强的艺术表现力。
讨论会上,还就如何体现时代精神,诗人郭小川的创作道路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绍本 西时 鹤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