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回归故乡——茶恩寺公社的喜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8-09
第4版()
专栏:

回归故乡——茶恩寺公社的喜悦
马璧
我自台湾回归后,先后参观了许多地方,对社会主义祖国的建设,获得了进一步的了解。特别是对我阔别30多年的故乡——湘潭县茶恩寺公社,有着更具体、更深切的感受。
在我记忆中的茶恩寺,原不过是长衡公路(长沙到衡阳)途中的一个小站,仅有着几间矮小的饭铺和杂货铺。整天见不到几辆汽车通过。贫穷落后所展现的衰颓气氛,裹住这里的青山绿水,和笼罩着这里苦难的人们。
当我踏上这块土地那天,我震惊了。公路上络绎不绝的载重货车和挤得满满的客车,南来北往,呼啸而过。人如潮涌。社厂、商店、饭馆林立,我初步感觉到:茶恩寺繁荣了。这时,我内心深处不觉地就产生了象古人所说的那种“月是故乡明”的偏爱。
从公社负责同志热情接待时的谈话中,我首先了解到这个公社行政区域的历次变动。现在全社总面积为102,187亩。东接湘江,南界衡山,西北毗邻兄弟社队。所属17个大队,174个生产队;4,156户,17,987人。耕地面积,平均每人不到一亩。人口较解放前增加了一倍,而粮食产量却递增了两倍。人民生活水平,正如日方升。
事实告诉了我,茶恩寺的发展,和全国各地一样,都是来自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茶恩寺公社属半山区,原是靠天吃饭的地方,常有夏涝秋旱。虽然“好雨知时节”,毕竟好雨是不多的。解放以来,茶恩人民在各级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除整修好800多处的塘坝,兴建了宁荷、金宝、争光、石门?四座小型水库;从洪舒公起开凿出一条长8公里的向阳渠;还有两个容量为460千瓦的排灌防洪机……在这水利条件的基础上,讲究科学耕作方法,又结合发展养猪副业,开辟肥源。据历年约计,一般农户平均每年要养5—6头肥猪,还有多到十几头的,既解决了农村的肉食问题,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农业生产。1980年全社平均水稻亩产1,286斤。我了解到这些情况的当时,仿佛在盛夏,那长渠流水从我心间淌过,心情是那样的清新畅快。
关于机械工业,我知道解放前的茶恩寺是一张白纸。即使有极个别的造纸的、造伞的、打铁的手工业,也如麟角凤毛。现在呢?农机厂、禾镰厂、竹器厂,以及各大队的农副产品加工厂,分布在全公社的每个角落,在锻造着、锤炼着,也交织着人民生活幸福的现在和美好的未来。以年总值107万元的成绩,铺向四化进军的路上。
茶恩寺的繁荣,并不仅在长衡公路上,同时又和兄弟社队一样在各大队各生产队四通八达的路上,每天有各种大小型号的拖拉机、汽车,奔来跑去,把成千吨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送进来,把农副产品运出去。还有从茶恩寺到花桥往返于湘潭的班车,每天都座无虚席。交通的发展,是前所未有的。再加上早已有了的有线广播,把中央以及各级机关的重要指示和这个星球上发生的重大动态,每天按时播送给这里的每家每户。我肯定了这里的人民生活是喜悦的,幸福的。
然而这一切,在我们乡亲邻居的意识中只是希望的开始,而我所理解到的也只是以茶恩寺的今天和它的昨天比较,它有着巨大的变化,它正在迈开大步前进。
在公社为我举办的欢迎餐会上,我一面举杯频频向参加餐会的人们劝酒,表示答谢;一面又共同举杯为我们的故乡祝福。我们在四化建设的道路上,已经树立了一块前进的里程碑,它指引着我们趋向伟大的、光明的社会主义的远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