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阅读
  • 0回复

当铺作风与货郎精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8-10
第8版()
专栏:

当铺作风与货郎精神
章仲锷
小时候进当铺,至今印象犹存。高高的柜台,又小又深的窗口,孩子是要翘脚,才能把东西吃力地掷上去的。掌柜的总是板着脸,从低垂的老花镜下斜睨着你,充满了提防和轻侮。与此成对比的,是走乡串村的货郎。他肩挑八股绳,手摇货郎鼓,不惮远程跋涉,不辞蝇头微利;针头线脑虽小,带来的却是方便;笑脸迎送顾客,买卖不成仁义在。
于是,我想到了现在的商业和服务行业。自倡导精神文明以来,服务态度确已有了改善;但毋庸讳言,那种在十年动乱中形成的简单生硬、“官商”习气,仍然存在。或高壁深垒,手续繁琐,人为地制造排队,给群众造成许多不方便;或冷面峻色,要么爱搭不理,要么出语噎人,在他们脸上,和气与笑容,竟然“少得象膏药上的麝香一样”。或缺乏与人为善的态度,把服务的对象当成了防范、揶揄的对象,那冷漠的目光,使老一辈的人想起旧社会的当铺掌柜的尊容,虽然时代已发生了根本变化。
而在这方面大量涌现的好人好事和新风尚,诸如送货上门,服务进家,治病登门,修理下乡,青年服务队义务献技等等,也很自然地使我想起了货郎那殷勤的身影。但他们的行动,远比当年的货郎担更令人感奋、鼓舞。因为这股热流汇成的力量,有移风易俗、除旧布新的深刻意义,是只身的货郎无法达到的。
我想,从某一点上来讲,上述的“官商”习气,也该是当铺作风的沿袭,它同一切残存的旧意识、旧事物一样,需要不遗余力地加以克服、摈弃;而货郎精神,和气生财之道,同“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的准则,“五讲四美”的要求,并不抵牾,甚至还有共通之处。优良的民族传统,理应继承发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