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阅读
  • 0回复

全国小氮肥工业上半年盈利3,433万元 结束了十七年全行业亏损局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8-11
第2版()
专栏:

全国小氮肥工业上半年盈利3,433万元
结束了十七年全行业亏损局面
本报讯 记者邢凤炳报道:全国小氮肥工业今年一季度实现全行业扭亏为盈,结束了17年来的亏损局面。第二季度生产继续向好的方面发展。1至6月份,全行业盈亏相抵,净盈利3,433万元,亏损企业逐渐减少,盈利的省、市、自治区日益增多。
多年以来,小氮肥工业消耗高、亏损大、经济效益差。为了改变这种落后面貌,近年来,化工部配合各省、市、自治区认真地抓了以下几件事:
根据调整方针,结合本行业情况,对那些缺煤少电、运输不便、因客观条件限制而造成消耗高、亏损大的企业,进行关停并转;对那些管理不善造成亏损的企业,则按“差什么补什么”的办法进行整顿。到1981年共关停了小氮肥厂228个,占小氮肥企业总数的14.9%。经过调整和整顿,经济效益有了明显提高。内蒙古原有小氮肥厂19个,连年亏损,经调整,关停了6个厂,并在体制、管理制度上进行了一些改革,到1981年全区小氮肥企业实现扭亏为盈。
全行业学习和推广了浙江省桐乡化肥厂的经验,搞好以节能降耗为中心的技术改造。几年来,各地在利用粉煤、劣质煤造气,进行原料改造的同时,结合设备大检修,有计划地进行了设备更新,使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煤电消耗显著降低。上海、浙江、江苏、北京、山东等省、市的小氮肥企业,吨氨两煤消耗和电耗分别降到2,000公斤和1,400度以下。全行业1981年与1976年相比,吨氨两煤消耗降低43%,电耗降低34%。
培训队伍,提高职工干部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小氮肥厂90%以上是县办企业,工人和干部大多数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缺乏管理经验和技术。这也是小氮肥工业经济效益低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化工部先后举办了各种类型的专业技术和企业管理培训班,培训出一批懂业务、懂技术的厂长、技术员和技术骨干,有力地提高了小氮肥生产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实行一些扶持小氮肥发展的经济政策。过去,小氮肥企业亏多亏少,都由国家补贴。从1980年起,一些省、市开始实行盈利包干、利润留成等办法,克服“吃大锅饭”的不合理状况,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山东省原是全国小氮肥企业亏损最多的一个省,仅1976年就净亏损1.47亿多元。1980年对企业实行利润分成后,1981年全省盈亏相抵盈利730多万元。安徽省财政局1980年对省化工厅实行盈亏包干,三年不变,限小氮肥企业于1982年扭亏为盈,结果,1980年即扭亏为盈,净盈利300多万元。此外,河北、湖南等地实行“盈利包干、利润分成、超亏不补、节约归己”的办法后,去年也都扭亏为盈。
现在,小氮肥企业还有600多个厂亏损,亏损额1.3亿多元。化工部门和各省、市、自治区正在进一步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