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6阅读
  • 0回复

养猪要讲科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8-12
第2版()
专栏:

养猪要讲科学
本报评论员
湖南长沙县在全县农户中推广科学养猪,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生猪出栏率和出肉率大幅度提高,生产成本下降,农民收入增多,对国家的贡献也越来越大。这件事说明,改革落后的养猪方法,实行科学养猪,是发展养猪生产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近几年,我国养猪业发展较快,猪肉产量逐年增加,城乡人民的肉食供应状况大大改善。但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养猪事业还需要继续发展。这就要求,一要稳定奖励政策,二要抓好科学养猪。据《1980年中国农业年鉴》的统计,1978年我国的生猪头数(年末存栏数)占全世界生猪总头数的41.1%,而猪肉产量只占全世界猪肉总产量的20.3%;一些畜牧业发达国家,每年肥猪平均出栏率在120%以上,我国只有60%多。这说明我国猪多肉少,出栏率低,饲养技术差,经济效益不高;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养猪业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据有关部门估算,如果全国有一半养猪农户达到长沙县的科学养猪水平,一年给社会增加的猪肉数量,就会是一个可观的数字。
我国农民有养猪的传统,也有丰富的养猪经验。但是有一部分经验是不科学的,或者过去适用,今天不适用了。这些旧的方法和习惯,必须加以改革。比如,过去农民都认为“没有几斤粮换不来一斤肉,要多长肉就得多喂粮”。还认为“养猪不赚钱,回头看看田”。意思是说养猪仅仅是为了积肥。这些观点,在长沙县的事实面前都站不住脚了。长沙县推行科学养猪之后,猪饲料用量并没有大量增加,然而全县出栏肥猪增多,头重增加,去年比1978年增产猪肉1,600万斤,社员人均养猪收入68元,成了农民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
过去,我们在养猪工作中曾经走过弯路,主要是没有探索科学养猪的方法,片面追求存栏数,忽视经济效益。有些年大办投资多又费粮的大型猪场,一轰而上,造成了大量浪费。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推行科学养猪,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讲究经济效益。这是搞好养猪生产的关键。目前我国的工业还不发达,农业资金和粮食都很有限,不可能采用外国的养猪方法,耗用很多粮食养猪。但是,我们国家有一亿多养猪农户,自然资源丰富,青、粗饲料来源多,这是一个优势。许多地区还有一批优良猪种,又有一支畜牧技术队伍。根据这些基本情况,我们要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把科学养猪的重点,放到全国一亿多农户养猪技术的改革方面来。在这一改革中,各地的畜牧科研、配种和兽医部门,国营和集体猪场,饲料加工厂等单位,要在提供良种猪、防疫、饲料加工和传播养猪技术等方面,积极发挥骨干作用。不少地方的经验证明,只要抓好地方良种猪的繁育,发挥良种猪的杂交优势,就能使养猪的经济效益较快地提高;如果再进一步改良饲料和饲养方法,效果会更好。
在农民中普及科学养猪知识,要持之以恒,做许多切实的工作。长沙县坚持一步一步地搞好良种猪的繁育、防疫和饲料加工三个体系的基本建设;有计划地对畜牧技术队伍进行培训,终于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改变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农民养猪的旧习惯,推广科学养猪技术,是养猪生产上的一场变革。我们要提倡和学习长沙县同志那种为农民服务的高度热情和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积极推进这一变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