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5阅读
  • 0回复

个人劳动致富又助人劳动致富——记共产党员、劳动模范胡风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8-12
第2版()
专栏:农村人物志

个人劳动致富又助人劳动致富
——记共产党员、劳动模范胡风娥
四十八岁的女共产党员胡风娥,是山西省交口县高庙山大队的普通社员,1980年被选为县人民代表,今年初又被授予山西省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
高庙山大队,地处吕梁山区,全大队八十来户社员,多数为单家独户的山庄窝铺。过去,这里以生产队为单位集中劳动,上地最远的来回要跑30里路。群众越来越穷,又吃供应粮,又花救济款。到1977年,胡风娥就累计欠债1,000多元,欠粮1,000多斤。
1978年夏天,思想解放的春风吹到了高庙山。有些干部、社员开始议论三年困难时期这里包产到户的好处,希望如今也这样做。六十年代入党、又当过多年干部的胡风娥,正式向大队党支部提出,她家愿以高于生产队的产量,承包住处周围的山坡地。党支部同意了她的意见。不久,吹来一股冷风,说什么包产到户是“单干”“复辟”。人们替她担心,劝她不要包了。她却坦然地说:“包产到户是好事,群众能吃饱肚子,又能减轻国家负担!”她硬是顶着压力坚持了下来,秋天打了12,000斤粮食,超产2,000斤,甩掉了吃供应、要救济的“帽子”。1979年春上,全大队实行了包产到户责任制。这以后,胡风娥一面带领全家经营土地,一面又开始大力发展家庭副业。1980年共收入5,000多元,人均600多元。1981年遇到自然灾害,粮食减产,收入却上升到近6,000元,人均700多元。
胡风娥自己富了,却没有忘了比自己困难的乡亲,对集体也更加热爱。离她家二里路的山庄,有户社员叫任志远,家里孩子多,劳力少,生活比较困难。有一年正当下种糜子时节,任志远回河北老家料理母亲丧事,家里没人下地干活,胡风娥就赶上自己家的牛,带上种子,用半天时间,将任家二亩半糜子全部种上了。她还以比市价低一半的价钱,卖给他家一头育肥猪和一只猪娃帮任志远发展副业。在胡风娥的帮助下,任志远家近二年由欠款户变成了存款户。前两年,胡风娥家给生产队代放50只羊,其中有40只母羊。在她和家里人的精心照料下,两年共繁殖了70多只小羊,增殖和成活率比一般社员养的母羊高出一倍。
本报通讯员 张玉凡 本报记者 原廷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