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团结 紧张 严肃 活泼——回忆抗大政治部的机关作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8-12
第5版()
专栏:

团结 紧张 严肃 活泼
——回忆抗大政治部的机关作风
吴凡吾
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曾为八路军、新四军和各级地方党政机关培养出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得到全国人民和外国朋友的广泛赞誉。作为抗大党组织办事机构的抗大政治部,在贯彻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制定的教育方针,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培植良好的校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我曾经在抗大学习、工作过多年,其中在总校政治部工作过一段时间,当时,政治部机关那种“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优良作风,至今仍深深地铭刻在我的脑海之中。
抗大政治部机关有许多老红军和长期坚持白区地下革命斗争的老干部,也有不少象我们这样刚参加革命的年轻同志。当时新干部非常尊重老干部,老干部也很热情关怀新干部,所以新老干部能够团结一致,亲密无间。政治部主任张际春同志是个红军老干部,他没有一点架子,非常和蔼可亲,经常找机关干部谈心,对我们政治上、工作上的进步十分关心,所以大家都乐意接近他,亲切地称呼他“老妈妈”,心里有话也愿意对他讲。他的窑洞里常常聚满了年轻人,他象个慈祥的长者,给大家讲革命故事,说革命道理,循循善诱,对大家教育很大。他处处以身作则,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带领大家,无论是工作,还是挖窑洞、开荒生产,都带领大家一块干。他在生活上也从不特殊,有一次,他同大家一起吃饭时,发现自己的菜汤表层油花比别人多了,马上端着菜汤到伙房查问。原来是炊事员看到他身体不好,工作又忙,打汤的时候有意把漂在汤桶表层的油花多打一点给他。张际春同志弄清情况后风趣地说服炊事员:“现在大家油水都很少,今后再不要揩同志们的油了!”机关干部之间也是如此,互相关心,互相体贴,有同志生病,大家都问寒问暖,帮助取药,打病号饭;有的同志情绪突然低落,大家便主动开展思想互助,帮助解开思想疙瘩,充分体现了革命大家庭中那种同志式的友情。
当时,上下级机关、上下级干部之间,虽然在地位、职务上有高低之分,工作关系上有领导与被领导之分,但相互关系十分融洽,谈工作、谈思想,都是赤诚相见,没有拘束,不存戒心。基层干部或一般学员到政治部来,机关干部都笑脸相迎,热情接待,倒上一碗开水,请他们在板凳上或炕头上坐下就谈起来,使大家感到象回到家里一样温暖,根本不存在什么
“门难进,人难见,脸难看”的问题。记得1938年冬,抗大第四期末,党中央因考虑到抗大即将分批深入敌后办学,要通过敌人层层封锁线,女同志行动不便,所以决定把女生大队一部分合并到女子大学,一部分分配到卫生、通讯学校去。但是,当时女同志抗战热情很高,纷纷跑到政治部要求到敌后去,上前线去;有的还屡次三番直接找到张际春同志。张际春同志和机关干部都对她们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对一些身体比较好,态度十分坚决的,也满足她们的要求,另外编成一个队随校部行动到敌后去。后来这批女同志一直坚持敌后斗争,直到抗战胜利。
政治部机关的团结并不是“一团和气”,对于一些原则性的问题,对于不良倾向,大家都能站在党性立场上,从团结的愿望出发,与人为善,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统一思想,达到团结的目的。当时的宣传科长谢翰文同志是个红军时期的师政治委员。他勤奋好学,藏书很多,马列主义的理论水平比较高,不少干部都喜欢去向他借书、求教,无论什么时候去,他都热情帮助大家。可是,在原则问题上,他也从不含糊。有一次,在党的会议上,一位教育科长提出“小资产阶级意识也有好的一面”这样个论点。谢翰文同志认为所谓“小资产阶级意识”是指小资产阶级所处的经济地位带来的那些自私、狭隘、虚荣、自由散漫等等不好的意识,他们只有经过思想改造,树立无产阶级思想,才能真正成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如果认为“小资产阶级意识也有好的一面”,就容易放松思想改造,对教育改造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工作不利。他在会议上摆事实,讲道理,与那位教育科长展开激烈的争论,最后罗瑞卿副校长作了总结,统一了认识。会后,他们俩人仍很亲密,一起研究理论问题,一起安排工作计划,丝毫未影响团结。还有一次,抗大政治部的干部上山打柴,回来时路过老百姓一片柿子林休息,大家又渴又饿,有个女同志是学校某负责干部的爱人,她见地下有个从树上掉下来的柿子,已经沾了泥土,就顺手拣起来擦了擦吃下去。这件事反映到张际春同志那里,他很严肃地指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我军的纪律,抗大干部要带头遵守,吃个柿子看来是小事,但它关系到群众纪律就不是小事了。机关党支部为此召开了“这个柿子是吃好,还是不吃好”的漫谈会,对这件事进行了分析批评。通过这件事,给吃柿子者本人及全体机关干部一次生动实际的自觉遵守纪律的教育。抗大政治部这种健康的民主生活,培养了大家团结友爱、严肃认真的作风,使正气得到发扬,不良的思想和作风得到及时纠正,人人心情舒畅。记得1938年除夕,机关全体人员开了个茶话会,送旧岁,迎新年,差不多每个到会同志都自动地检查一年来思想、工作、学习、生活各方面的优缺点,对新的一年的工作提出建议。罗瑞卿副校长参加了政治部这次茶话会,他赞许说:“你们这种活泼的政治工作方式,真值得大家学习。”
当时政治部的机构比较精干,没有人浮于事的现象,从主任到科长、干事,人人职责分明,埋头苦干,紧张地工作,作风雷厉风行,从不拖拉。罗副校长和张主任亲自到学员队作报告,给抗大校刊和八路军《军政杂志》写文章。胡耀邦同志担任政治部副主任期间,对校刊《思想战线》非常重视,在第一期上写了《关于自由主义与反对自由主义》的文章;他还亲自做发展党员的工作,到学员队上党课,找发展对象谈话,做新党员入党宣誓的主持人。当时党中央要求抗大在“积极而又慎重地发展党员”的方针下,大批发展知识分子入党,每期争取发展百分之七八十的学员入党,这是一项很重要的政治任务。那时候有些知识青年的政治历史和社会关系比较复杂,他们入党的要求又很迫切,希望组织上及早弄清他们的问题,所以写入党申请书时,交代历史情况和社会关系,常常一写几千字,甚至洋洋万余言,厚厚一大本。组织科长李志民同志总是不厌其烦,耐心细致地看,然后提出问题,分别找本人谈话,进一步了解,尽快作出结论;符合条件的,便及时发展入党。因为工作量很大,他经常工作到深夜,把眼睛都熬红了。老干部这种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给我们作出了榜样。当时我也在组织科工作,经常自动加班加点,有时步行几十里深入学员队了解情况。1938年6月,为了迎接抗战一周年纪念日,全校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创造突击队员”运动。政治部机关在“向学习突击,向工作突击,向生活突击”、“争取成为突击队员”的革命竞赛口号下,学习、工作、生活更是热烈紧张。历时一个月,全校涌现了520个“突击队员”,政治部不少同志也被评为光荣的“突击队员”。
抗大的生活条件是非常艰苦的,但大家都朝气蓬勃,愉快活泼。我当时年轻好动,大家都选举我当俱乐部主任。我就带领大家做体操,请宣传科干事郑律成同志教唱歌。我从小爱好打乒乓球,李志民、李逸民科长也爱好打乒乓球,我们常是乒乓球桌上的比赛对手,大家一起打球,谈心,开玩笑,无拘无束,亲如一家。每当逢年过节,球赛、联欢晚会更是热闹,机关气氛十分活跃。
当前,全国党政军领导机关都在贯彻党中央的决策,进行精简整编和机构改革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回顾抗大政治部这种“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优良作风,使它继续发扬光大,对于我们改进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增进上下级之间、同志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仍有积极的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