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贵在立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8-12
第8版()
专栏:管读者问

贵在立志
黄绍芬
问:您是怎样开始电影摄影生涯的?
答:这还得从我踏上影坛说起。1925年,我年仅十五岁,迫于生计离开故乡广东中山,托人求情进了上海民新影业公司,拜黎民伟为师,开始了学徒生活。当时,正风行拍摄童星武侠片。我被看中扮演《木兰从军》一片中花木兰的弟弟,初获成功后,又让我在《西厢记》等影片中接连担任儿童角色。本来我也可能成为一个电影演员,但是,我看到当时的银幕充斥着西方武侠片,英、美影片的摄影技巧令人眼花缭乱,国产影片的摄影相形见绌,几无立足之地。我常常暗想:难道听凭外国影片充塞中国的市场吗?难道中国的电影天生就应落后于外国吗?我毅然向公司提出要学摄影技术。经理虽然答应,但只是让我在现场做做杂务。在贫穷落后的旧中国,要想学一门技术,谈何容易!掌握技术的人,是不会轻易地把自己的技术传授给别人的。因为,教会了别人就意味着砸了自己的饭碗。当时,摄影师的机器是不准别人碰的,而我只是做些吃苦费力的工作,如:帮照明工推重达一百余斤的炭精灯,晚上还要帮助冲洗片子……每天工作达16个小时,一天下来总是干得精疲力尽。
我憋着一口气,决心要学会摄影。摄影机不能接触,我就悄悄地记下摄影师每次拍摄时,如何摆机位、布光、用多少光圈等。当时的摄影机没有马达,全凭手摇进行拍摄,每秒16格,摇时必须均匀、平稳,这正是摄影的基本技术,我一定要掌握它!偶然的机会,我发现放映机上拿掉马达上的皮带,安上一个装片用的摇手柄,可以用来练习摇摄影机的本领。此后,我经常用手摇的方法,充当义务的放映员,有时胳臂摇肿了也不停歇。两三年后,我已掌握手摇摄影机的技术,摇得非常均匀、平稳。当摄影师和经理发现我已有了扎实的基础后,也就同意让我拍一些零碎镜头了。
1929年,我年仅十八岁时正式独立拍片,当时我的心情非常激动,心想,能有机会为中国电影争气了!我拍的第一部影片是孙瑜导演的《古都春梦》。担任女主角的阮玲玉虽具有较高的表演造诣,但面容有病遗的缺陷,为了使她在银幕上形象姣好。我苦苦琢磨,反复试验,采用了在镜头前加厚薄不同的细黑纱的拍摄方法,结果获得成功而使电影界的同行惊叹不已。从此,我就开始了电影摄影的生涯,一晃已是五十多个春秋,拍摄了近七八十部影片,解放前有《三个摩登女性》、《女性之光》、《夜店》等,解放后有《梁祝》、《林则徐》、《女篮五号》、《十五贯》、《枯木逢春》、《霓虹灯下的哨兵》、《白蛇传》等。每接到拍摄任务,我都牢牢记住最初跨入电影摄影行列时的志向:要为国产影片争气,为祖国争光,所以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懈怠。如今,我虽已年过花甲,总还想在有生之年为祖国电影事业作一些新的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