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保持会“游水”的习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8-12
第8版()
专栏:群言录

保持会“游水”的习性
方可
有人把被逼去作外行的事,称作“打着鸭子上架”,却从来没有人称之为“打着鸭子下水”。这是因为鸭子脚生双蹼,其天性会游水,却不能上架的缘故。如果有人说鸭子不会游水,就会使人感到是奇谈怪论了。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就见过有不会游水的鸭子。
上海禽蛋五厂饲养的一群群鸭子,外表看来和普通鸭子没有什么区别,可是一放到河里,它不会游水,直往水里沉。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它和普通鸭子的饲养方法不一样,是采用笼子饲养的。金黄绒球似的小鸭一钻出蛋壳,就被关进了笼子。它与水绝缘,享受着优厚的生活待遇,长得又肥又大。久而久之,它原有的那种水禽动物会游水的特性也就蜕变了。
由上海禽蛋五厂饲养的鸭子“沉水”,想到了我们党的某些严重脱离了群众的干部,也有个如何保持和发扬会游水的基本习性的问题。毛泽东同志说过,我们是鱼,群众是水,我们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本来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特性之一。过去,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艰苦的战争年代,我们党的干部都练出了一套较高的“游水”本领。他们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打成一片,保持着血肉的联系。因而,赢得了革命战争的彻底胜利。但有些干部逐渐地养尊处优,脱离了群众,离水索居得久了,也变成旱鸭子式的“怪鱼”了,再也深入不到水里去了,甚至变得怕水了。这是令人痛心的。
最近,一位红军老干部看了《邻居》这部电影,声声赞颂影片中那位红军干部在群众中如鱼得水的那种革命本色。他深有感慨地说:“过去和现在,我们党的干部保持和发扬这种鱼水关系,是革命事业胜利的重要保证。”这话是意味深长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保持我们原有的会“游水”的本性,这是一个特别值得着力解决的关系重大的问题。因为一切弊病、灾难莫不是从离“水”开始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