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阅读
  • 0回复

他心里装着群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8-13
第2版()
专栏:通讯

他心里装着群众
本报记者 郭修生
“明西就是这脾气,工作起来就什么都不顾了。”这是乡邻们对张明西的赞语。
共产党员张明西是聊城县斗虎公社供销社陈庙中心店的营业员。二十多年来,他在平凡的岗位上,想群众所想,忘我地为党工作着。
1976年的春天,张明西的嗓子突然哑了。经公社和县医院诊断,他患的是喉头癌。陈庙中心店经理潘子庄听到这一消息,催他赶快到济南去治疗。而他呢,想到春季物资供应繁忙,便一拖再拖。炎热的夏季到了,周围植棉生产队里棉蚜蔓延开来,农药供不应求。张明西不顾病体,忍受着巨大病痛,到河北省故城县采购农药。第二天从故城回来,他又顾不上休息,立即将4,000斤农药,分配到周围的10多个大队。
棉蚜治下去了,张明西的病却一天重似一天。
病成这样,他还是支撑着虚弱的身子站柜台,谁说也不走。无奈,潘子庄只好请来医生,在他的住室给他打针输液,并对他说:“明西,输了液,回家歇几天吧!”可是,他却吃力地轻声对潘子庄说:“你听说了吧,两个供销社被盗了。我嘴不能说,耳朵还能听到,夜里我值班。你忙活一天,好好歇歇,有动静我叫你。”
不久,张明西终于被送进济南一家医院,作了喉头切除手术。他躺在病床上,惦记着店里的工作。为了早日返回工作岗位,每天天刚蒙蒙亮,他就跑到院子里,苦练用食道发音。开刀25天之后,他就出院了。他下车后没有回家,直奔店里。医生给他开的3个月的假条,他往衣袋里一塞,一天也没有休息。
张明西家离中心店虽然只有2里路,二十多年来,他却很少回家住上一天。春节是我国人民的盛大节日,儿女们多么盼望张明西回家,欢欢乐乐过个团圆节啊!可他为了使群众来买年货方便,20多个春节都是在店里度过的。
张明西心里时刻想着群众。有一次,他的大儿子要买黑贡呢布做小大衣,到处买不到。想叫爹爹进货后给留点,可想到爹爹的脾气,他不敢吱声,于是,悄悄对潘子庄说:“店里来货了,给我留上一丈。”过了两个月,店里进来90尺黑贡呢布,潘子庄拿起尺子量好10尺,刚要撕,却被张明西看到了,他一把按住潘子庄的手说:“社员做鞋都用这布,很久买不到了。10尺布群众就能做十几双鞋,别给他留!”在他的建议下,店里将这90尺黑贡呢布,撕成了大小4种规格的鞋面布,全部摆上柜台出售。
有人问张明西为啥这样不顾命地工作?他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张明西给一位烈属老大娘送布,知道她的丈夫在战争年代为革命牺牲了。问她有啥困难,她说党对我照顾得很好,没啥困难。这件事使他很受感动,他想,这位老大娘为革命献出了自己的丈夫,现在孤寡一人,而自己一家,丰衣足食。我们现在能过上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呀!他说:“一想起这些,我就恨不得豁上命去工作。”正是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张明西把全部心血倾注到了工作上。
在张明西住室的墙上,贴着一张红纸,上面写着四句话:“党是我的妈,店是我的家;要听妈的话,管好我的家。”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