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 苏寿桐列举事实说明:日本历史学家对侵华战争早有定论 日本某些官员关于日本侵略战争留待后世做判断的论调不驳自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8-13
第4版()
专栏:

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苏寿桐 列举事实说明:
日本历史学家对侵华战争早有定论
日本某些官员关于日本侵略战争留待后世做判断的论调不驳自倒
新华社北京8月12日电 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苏寿桐向新华社记者引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出版的几种历史书,驳斥日本文部省和日本某些官员关于日本侵略战争性质未定的论调。
苏寿桐指出,日本文部省在审定教科书中把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改成“进入”,日本某些官员甚至说日本发动的战争是不是侵略“应该留待后世的历史学家做判断”,这种歪曲历史的做法,实在令人愤慨。
苏寿桐说,日本的许多历史学家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事实是给以无情揭露的。他举出了以下事实:
——东京书籍株式会社1979年版,鹈饲信成著《新社会》(历史部分)关于1937年日本侵略中国事件是这样写的:“日中战争开始,半年之内,日军占领了华北,又攻占南京,在各地夺去了很多中国人民的生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害。”
——霍尔普教育开发研究所1975年初版的1980年第六版发行的由黑羽清隆等五人编著的《日本史》提到:“从1934年到1935年,日军从满洲向华北扩大侵略。”
——教学研究社编辑部编辑的《最详中学历史事典》第528页更明确地提到:芦沟桥事变以后,“由于日军侵入反复进行的暴行、屠杀,使中国人民抗日的情绪越来越激昂。”在这一页的右首,附有一幅日军侵入南京城的插图,插图下面的小字注文是:“此后,因日军不断进行掠夺暴行,发生了历史上少见的大屠杀。”
——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井上清在所著《日本现代史》第一卷的《序》中说:“……从1931年9月起,到1945年8月止,在整整14年的长时期内,(日本)用尽所有现代文明的手段,实行一切中世纪的野蛮行为。”在另一本《日本历史》中,井上清分析了芦沟桥事变的原因:“1937年7月7日在北京郊外的芦沟桥,日本军突然地攻击了中国军。这样,所谓‘七七’事变——日本对中国的不宣而战的战争——就开始了。”
——日本史学家伊豆公夫和羽仁五郎在所著的《日本小史》和《日本人民史》中,对“南京大屠杀”也作了这样的叙述:“日军控制了华北,并在上海登陆攻陷南京,在南京实行史无前例的大屠杀,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愤恨。”“日军侵占南京犯下了无视人道的、残暴的、永远不能宽恕的罪行。”
苏寿桐兼任这个出版社的历史编辑室主任。他说,中小学历史教科书的编辑工作者历来认为,教科书是教育下一代的重要工具。历史教科书的内容必须信实无误,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对于一切篡改、歪曲历史事实的教科书,我们是历来反对的。他奉劝日本文部省的某些官员要面对历史,因为只有尊重历史,才能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