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8阅读
  • 0回复

自觉能动性的一些探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8-13
第5版()
专栏:

自觉能动性的一些探索
张华金
自觉能动性和科学、技术
人的自觉能动性,一方面来自人的生理机能所具有的能力,即先天的自然力;另一方面是在此基础上通过学习和实践所获得的认识和实践的能力,这里主要是指人所具有的科学和技术知识。人类的认识史证明,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能力,主要来自后天,就是通过学习、教育而获得的科学和技术知识。一定的科学和技术知识的水平,就是人类在一定的条件下所达到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能力的标志。人类的自觉能动性具有历史的延续性的特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提高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能力,就要大力普及科学和技术知识。受过科学和技术知识教育与没有受过这种教育的人相比较,受过初等教育与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相比较,其工作和劳动的效能确实是明显地不一样。科学和技术的教育就是“开发人的能力”。过去我们对待自觉能动性,往往有一种误解,认为指的就是“干”或“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在强调广大干部和群众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同时,十分强调发展教育,普及科学和技术知识,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这对提高全社会、全民族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自觉能动性和科学预见
过去一个时期,把人的自觉能动性简单地归结为实践活动。近来也有文章说:“人的能动性就在于实践性”。我认为这种提法不够全面,忽略了科学的预见性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人的自觉能动性在客观上具有在客观规律认识基础上的科学预见性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性这样两个互相联系、又不能等同的特点和作用。研究人的自觉能动性,只讲实践性(这是根本的)不讲预见性,是不妥当的。
恩格斯说过:“人离开动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16页)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论述人的自觉能动性时也说:“一切事情是要人做的”,“做就必须先有人根据客观事实,引出思想、道理、意见,提出计划、方针、政策、战略、战术,方能做得好。”革命导师这里所指出的这种科学预见性对指导社会实践、提高实践效果都是非常重要的。
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的革命斗争中,十分重视科学预见的作用,他总是谆谆告诫我们:不仅仅要干,要革命,而且要掌握革命斗争的发展规律,认清矛盾转化的必然趋势,树立起必胜的信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人民之所以能够弱不畏强,败不气馁,一往直前,就是由于发挥了这种善于分析形势、把握发展总趋势、预见未来的自觉能动性。
自然科学的研究也离不开科学的预见性,即在实践基础上对自然现象的本质分析和认识,根据这种认识去推论其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此物向他物转化的可能及其转化的趋势和条件,从而促进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获取更大的成果。
真正的先进科学理论、先进的技术知识,都是对客观对象的本质、规律的认识,都具有一定的预见作用。科学的预见是每门科学都具有的职能。科学水平越高,越具有预见性。科学预测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各项工作中,我们绝不能只看现在而不考虑未来,安排计划、制订措施也绝不能只图当前一时的利益,而必须顾及十年、二十年后可能产生的结果。自觉能动性和实际效益
人的自觉能动性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人们常说这要看是否符合实际,当然这是对的。但是要进一步思考,究竟怎样才算符合实际,符合实际的程度用什么来测量。其根本的标准应该是实践活动的实际效益。效益是检验自觉能动性的尺度。
赵紫阳同志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结建国以来的经验教训时指出:“我国三十二年来国民收入的增长幅度比工农业总产值的增长幅度低得多,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幅度又大大低于国民收入增长的幅度,我国经济建设的效益很不理想”;“今后,我们考虑一切经济问题,必须把根本出发点放在提高经济效益上”。同时围绕着提高经济效益,提出了今后经济建设的十条方针。这些都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搞经济建设和做其他工作一样,不能不讲效益。辩证唯物主义的自觉能动性,是以唯物论为基础的辩证法和认识论相统一的能动性。效益观念应是人类发挥自觉能动性的一个根本观念,讲发挥自觉能动性就必须同时讲效益是检验自觉能动性的尺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